将千年历史压缩于一座城池,风沙嘉峪关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张骞曾带着满载丝绸的骆驼商队,缓缓西行;这里是明时万里长城的西起点,古时出了嘉峪关,就是茫茫戈壁,告别了中原故土,进入蛮荒之地。
它是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
只有真正来到嘉峪关,你才能明白什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瑰丽壮阔。时光在这里沉淀,绵延在金色细沙之下的,是流水一般的时光和历史。丝绸之路曾从这里经过,留下的是属于一段文化交融的传奇。
据史载,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就是从嘉峪关的石关峡出的关。张骞首次出使西域返汉,途经嘉峪关,以敏锐的眼光发现了嘉峪关、酒泉一带拥有独特国防、地理、军事价值。嘉峪关、酒泉、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历史,就因张骞发现而开始。
当高僧玄奘从这里走过,他西行万里,求取真经,孤身涉险,历尽艰辛,追寻自己的信仰,终功成归来。他诠释了山高敢攀登,路远敢跋涉的中国魂。
年,民族英雄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途经并夜宿嘉峪关。第二天早晨,策马出关,见“西面楼上有额曰‘天下第一雄关’”,感慨万千,挥笔写下《出嘉峪关感赋》四首,一感一赋,直抒胸臆。描绘了嘉峪关的壮丽风光,点明嘉峪关的战略地位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年,左宗棠指挥多路清军讨伐阿古柏,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全部领土。年5月,为收复伊犁,68岁的左宗棠再次西征,抬棺出嘉峪关驻军哈密,终与俄方签订了《中俄改定条约》。左公班师,身后是脱离10余年的疆土和勃勃生机的左公柳。
左宗棠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偏爱。他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如今,站在嘉峪关西出东进的古道上,极目远眺祁连山,近目凝视左公柳,意识纵横流淌。嘉峪关曾经伴随着“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的豪言壮语,见证了万千铁骑舁榇出关的英勇壮举,那是华夏儿女骨子里和血脉中流淌着的豪迈民族气概。
嘉峪关关城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明洪武五年(公元年),朱元璋派西征大将军冯胜追歼元蒙势力。冯胜率兵西进,直取河西走廊,所向无敌,大破元军,收复河西。明朝为了巩固西北边陲,命冯胜在河西建关设防,冯胜就将关址选定在黑山、文殊山之间的高岗上。
嘉峪关从初建到筑成一座完整的关隘,经历了年,是明代长城沿线九镇所辖千余个关隘中最雄险的一座,虽经几百年风吹雨打,至今依然巍峨耸立。
明正德年间的-年,吐鲁番满速尔兵数犯河西。当时嘉峪关只是座孤城,以致满速尔兵两破关城,并屡掠附近民众牛羊。直到年嘉峪关建成为一座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后,关城锁阴边陲,又有明墙暗壁相合,才真正成为固若金汤的天下第一关。
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关城以内城为主,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在嘉峪关流传着这样一个奇妙的传说。相传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官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
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官半信半疑,警告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结果工程竣工时,所备的砖瓦木石恰恰用完,只剩下一块城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
监事官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地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官一听,不敢再追究下去。
从此,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谁也不敢搬动。如今,慕名而来的旅游者,都要看一看这“最后一块砖”,对古代工匠们聪明、智慧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嘉峪关关城,城墙高9米,还要在城墙之上修建数十座大小不同的楼阁和众多的垛墙,用砖数量非常惊人,那么,这些修关城的砖是怎么运上去的呢?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当时修关城所用的砖,都是在40里以外的地方烧制而成。砖烧好后,用牛车拉到关城之下,再用人工往上背。由于城高,唯一能上下的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难,尽管派了许多人往城墙上背砖,但个个累得要命,但背上去的砖却仍然供不应求,工程进展受到了严重影响。
一天,一个孩子来到这里放羊玩耍,看到此情此景,灵机一动,解下腰带,两头各捆上一块砖,搭在山羊身上,然后,用手拍一下羊背,身子轻巧的山羊,驮着砖一溜小跑就爬上了城墙。人们看了又惊又喜,纷纷仿效,大量的砖头很快就运上了城墙。故事很美妙,都寄托了人们对关城的深厚感情和美好想象。
伟岸的嘉峪关长城是彰显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嘉峪关关城西北部约6公里有一段长城,依山势而建,直至黑山山顶,远远望去,墙体悬挂山脊,陡跌而下,这就是素有“西部八达岭”之称的“悬壁长城”。
明嘉靖十八年(年),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肃州兵备道李涵在暗壁以外,峡南侧的山头上开始,监筑了一条长15公里的片石夹土墙。
站在悬壁长城脚下,仰望山顶,远处的山峦绵亘不绝,透过戈壁关山之间的石窟古堡和险隘雄关,昔日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似乎历历在目,耳边又想起了阵阵胡笳,声声驼铃。
长城第一墩,又称讨赖河墩,是嘉峪关西长城最南端的一座墩台,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最西端的一座墩台。长城第一墩于明嘉靖十八年(公元年)由肃州兵备道李涵监筑,北距关城7.5公里,墩台矗立于讨赖河边近60米高的悬崖之上。
长城第一墩,是关南最主要的一座墩台,担负着传递关南及祁连山诸口军事信息的任务。设有坞、驿马、驿驼、食宿、积薪等物,配备有一定数量的守兵。
从第一墩向北望去,嘉峪关险要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这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在这里,两千多年前开通的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丝绸古道依稀可见。
位于嘉峪关市区东北部约30公里的草湖国家湿地公园,是国家5A级天然湿地保护区,深秋时节,大片大片的芦苇随风摇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野风光在这里再现。
她由讨赖河、露头泉水和地下水形成的天然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组成,包括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和库塘湿地,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湿地之一。这里的天然湖泊,碧波荡漾,孕育了周围广袤的绿洲及丰富的湿地资源,成为多种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乐园。
东湖生态旅游景区,是嘉峪关市城建史上规模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也是南市区开发建设的龙头项目。是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游览、气象预测、科普教育、改善生态、承办国内外体育赛事、调蓄用水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区,被誉为“戈壁明珠”。
这里有瀑布通廊、景观凉亭、绿色游廊、拱桥、码头、铁人三项赛纪念雕塑和体育赛事转换区等景点设施,景区被国家体育总局确定为铁人三项运动训练基地和专用赛场,已连续多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铁人三项积分赛和亚洲铁人三项锦标赛等重大赛事活动。
讨赖河生态园位于嘉峪关市南市区方特大道向南米,她在保留原有绿地的基础上,为周边居民提供休闲运动,文化交流的场所,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丰富而多样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充分展现了嘉峪关市的城市特色。
迎宾湖旅游园区,位于嘉峪关市区西侧,园区以城市活动游憩、民俗文化休闲、城市主题公园、戈壁植物观赏等为主题,集游乐、休憩、运动为一体,被誉为“大漠绿洲”。湖边围栏上绘有幅反映嘉峪关人文历史以及中国和世界文化成就的图画,构成了别具一格的迎宾湖文化长廊。
方特欢乐世界位于嘉峪关市南市区方特大道,它是目前甘肃规模最大的高科技第四代主题公园,被誉为“东方丝路明珠”,同时它也是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传统的主题公园不同,方特欢乐世界的游乐项目大多采用交互、体验、参与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文化和高科技互动为特色。以国际最先进的4D动感影像技术为手段,或惊险刺激,或新奇有趣,老少皆宜,寓教于乐,能够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欢乐体验。
在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游客可以体验国际一流的高空飞翔体验项目“飞越极限”、中国独创的大型探险项目“唐古拉雪山”、跟踪式立体魔幻表演项目“魔法城堡”,大型主题漂流历险项目“激流勇进”......每一项都会让游客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除是卢龙山海险,东南谁比此关雄。
(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w/7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