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居然隐藏了一座民间博物馆,这些
每周五晚20:15我台综合频道
播出《雄关记忆》
民间博物馆
嘉峪关,一座以雄关命名的城市,长城文化与丝路文化的璀璨相接、丝绸之路上的节点城市。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也留下了灿烂的文化艺术。除了国有博物馆之外,还有一批热爱文物收藏的人们,他们为了让公众更便捷地接触到文化精华而创建了民间博物馆,嘉峪关民间博物馆就是展示河西走廊民间艺术的殿堂。
比如雄关博物馆、丝绸之路史前文化博物馆以及雕刻时光老相机博物馆、红色文化展览馆等民间博物馆群。
民间博物馆真正的魅力在于,它为民族保存了更多的文化遗产,让我们更便捷地接触这些传承悠久的文化精华。嘉峪关雄关博物馆,于年申请省文物局批准,年正式挂牌成立。雄关博物馆在创办初期,需要花费的资金巨大,但是孙馆长没有放弃,依旧选择创建民间博物馆,才有了现在雄关博物馆的规模与成绩。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孙馆长得了一件特殊的藏品,楼兰国的纺织品,让他更加爱不释手。
如果一个博物馆能将它的文化主题,通过创意性设计在展馆内表现出来,更能带给参观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嘉峪关观复丝路博物馆就是这样一家拥有独特内部设计的博物馆。嘉峪关观复丝路博物馆于年建成,馆长马业壮因为十分热爱河西走廊文化,而将馆内的建筑风格以古长城和嘉峪关丝路驿站表现出来,馆内所有的建筑风格和设施构造,都是由馆长马业壮亲自设计和参与建成,甚至有时做到一半的建筑因为不符合自己想要的感觉,更是拆掉重新制作。
即使很累,方案也改过很多遍,马馆长依旧觉得都是值得的。他希望馆内的一切都能带给参观者不一样的文化体验,让来到他的展馆参观的人都能因此爱上他的藏品,爱上河西走廊文化。
博古轩博物馆的现任馆长是一名九零后,因为从祖辈起家里就有收藏藏品的爱好,深受家族熏陶,大学时就选择了相关的专业。原本可以在北京有更好发展的王恩翔,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一带一路”河西走廊丝路文化,他毅然选择带着他的藏品,回到嘉峪关继承家业。
民间博物馆是自发创建的博物馆,但是这些馆长因为热爱瓷器、热爱“古件”、热爱它们背后的故事与文化,他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将自己的博物馆办得越来越好,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藏品背后的文化精神。
如果说,博物馆是国家的重要教育资源,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传承的载体,那么,民间博物馆的出现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综合性国家博物馆覆盖面的欠缺,许多原本遗失在民间的藏品也得以重现。民间博物馆不仅联系起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更连起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沟通。当我们走进嘉峪关民间博物馆,通过与一件件藏品的零距离接触,让我们了解到社会历史的变迁、民族发展的艰辛,以及古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