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雄伟的嘉峪关,感受天下第一雄关的

西北环线自驾游离开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一路向东,来到中国明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这里曾经点燃烽火,这里曾经血流成河,这里既有“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怆,也有丝路花雨、长河落日的瑰丽。

明朝开国将军冯胜雕像。这个人就是嘉峪关城创始人冯胜。明史中说,冯胜,定远人。初名国胜,又名宗异,最后名胜。公元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宋国公冯胜决定在嘉峪山麓西北之余脉、九眼泉岗源上建关筑城,扼控咽喉。嘉峪关地区有关无城的历史,宜告结束。

九眼泉湖。进入公园大门,一汪平静似镜的湖面出现在眼前,湖旁水草丰美,景色宜人,波澜不惊,是当时屯军养马、戍边防患的好地方。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先后经过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城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

这是东门,名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来;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城墙上敌楼、箭楼、角楼、闸门楼等十四座。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从东门进入嘉峪关,慢上坡,就是进入关城的主道,两旁垂柳翠绿,郁郁葱葱,让人耳目一新,心旷神怡。

据史料记载,自古以来,嘉峪关是一座从未被攻破过的城池。但是它也有弱点,就是怕水功。因为全部是土木结构,如果大水来袭,顷刻之间整个城楼将会当然无存。因为嘉峪关地区降雨量少,所以成就了它坚固的存在。

进入内城之后,沿着正门右手边的阶梯可以上到城楼之上,可以去体验一把古时候戍边将士的视野。嘉峪关城墙及地面都是用老年砖筑成铺就。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公元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朝宗门。进入朝宗门里面就是嘉峪关的第一个瓮城。在古时简陋的建筑条件下,能建起如此雄伟的关城,是很不容易的。嘉峪关是军事建筑,有着浓厚的战争元素,城墙、哨卫、了望哨、关隘等等,无形中都透着一种威严。

这就是通过朝宗门后的瓮城。它历了千百年的打磨,岁月的洗礼越发的使它气势磅礴,带给人们的是无限震撼与敬畏!

登上嘉峪关城墙之上,看到土垛城墙向远处延伸,远处一条铁路横穿土垛城墙,一列载货列车穿墙而过!

嘉峪关作为我国历史上“河西的咽喉”,万里长城至此翻过戈壁越过沙漠伸向远方,自明朝之时,这里的军防责任堪称重中之重,关内关外墩台林立,纵横交错,大大小小将近四十座墩台构成了嘉峪关重要的军事防务据点。

长城第一关,让敌人只进不出,四周是烽火台,层层叠叠。中间有个大广场,外围还有暗墙,墙外墙,可谓是城外有墙,城内有郭。经常有人争论,山海关和嘉峪关,到底哪一座城楼才是天下第一关。据史料记载,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在关城内有一个演武场,就跟电视剧里面看到的那种一样,有时候,这里会有一些模拟古代仪式的表演。走进演武场,可以立马生出一种豪情。最后我们从原路返回出城,向西北环线自驾游下一站的目的地张掖进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137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