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诗人徐兆宝荣获ldquo

嘉峪关诗人徐兆宝荣获“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近日,中国诗歌网发布消息,为传承中国诗歌文化,集结当代诗坛精英,挖掘民间诗人,推动中国新诗发展,经过网上投票、初评委评选、终评委对作品匿名打分,10名“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和10名“中国诗歌十大入围年度诗人”正式出炉。我市诗人徐兆宝经过三轮评选,荣获“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称号。

据悉,从今年2月开始,由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中国诗歌》杂志、中国诗歌网、中诗网经过数月筹备,中国诗歌网正式开启了“中国诗歌第一届十大年度诗人”评选活动,活动聘请国内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叶延滨、商震、祁人、洪烛、桑恒昌、吴开晋等为顾问,著名诗人周占林、冬箫为评委会主任。活动开始后,要求每位参评者必须选送作品30首以上,然后有诗歌爱好者在网上投票,隐名参评者姓名,再有初评委评选、终评委对作品打分,按照分值高低获取相应名次。我市诗人徐兆宝成绩突出,获评“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称号。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65名诗人参加,共收到余首作品,将评选出的“中国诗歌十大年度诗人”作品结集收入《中国当代诗歌精华选》一书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徐兆宝,七十年代生,祖籍:甘肃武威,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青年诗社成员,嘉峪关市作协理事。在《诗选刊》、《诗歌报》、《长江诗歌》、《中国诗》、《新诗歌》、《中国校园文学》、《甘肃诗人》、《甘肃日报》、《甘肃青年诗刊》、《文萃》、《金城》、《驼铃》等文学刊物发表诗歌、小说近多篇(首),有部分诗文获奖并入选《中国网络诗歌好诗百首》、《中国诗歌年鉴》等多种文集。获年甘肃省首届网络诗歌笔会大赛二等奖。已出版个人诗集《守望岁月》。现居嘉峪关。

徐兆宝诗15首:

守望祁连

1

雪水凝固的地方

神祗在飞翔

皑皑白雪

覆盖千年。如蜿蜒的长城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动着银色的鳞片

2

雪水的家园

神的家园

鸟雀在树枝上飞翔

一万年

雪山旁。手持佛珠的老阿妈

面对祁连

雪水从她身旁流过

河水在她身后高涨

不经意间飘落的叶子

让她怀念了千年

3

连绵起伏的不是山脉

是神祗的翅膀在飞翔

半空中。一个和尚和两个喇嘛

看到了老鹰在歌唱

4

四面八方而来的。声音

是夕阳留恋的泪痕

飘摇不定的。雪花

是老阿玛头上掉落的白发

在手摇的转经筒里

写满了庄稼安康和幸福

一夜之后的感动

1

天空昏暗下来。成群的羊

在一望无垠的草场上舞蹈

在雨水抵达大地之时

两只小羊羔

叫出了母亲的名字

一个花白

一个细小

跪倒在硕大的奶子下面

饮下了草原上唯一的粮食

2

这是黑夜之后的黎明

在杂乱荒芜的道路上

鸟雀从近处飞向远方

如阳光一样砍出一条道来

呈现出光明

雨水过后的光芒。在辽阔的草地上

是最撩人心魄的火焰

在大地内部

让干枯的草接触潮湿

就接近了积雪融化生命的高度

3

牧场上。成群结对的牦牛和羊群

是上帝恩赐给大地的亲人

在每一处徜徉的地方

吉祥的云彩都跟随其后

如互相映衬的画卷

描绘出大地的温存

和上帝的怜悯

4

这是一夜之后的感动

在草原深处。面对茫茫四野

干渴中。一个十一二岁的藏族少女

手持铜壶为我们添满酒杯

这是一夜之后的黎明

微光露出来。熄灭马灯

使草原上常有的寒冷

被帐篷里燃烧的牛粪驱除

火焰。仅是一种无声的表白

在世俗功利面前

一夜之后的感动

显得更加纯净

草原之夜

那些光还在闪着蓝色的火焰

在远方。如黑夜的双眼

雪一样的目光如刀劈过荒凉

草原我一夜没有合眼

黑暗中。摸到思想深处的阳光

在夜色里闪现

拧开马灯。在干枯的草芥上写下

火在今夜里流淌

血一样的鲜艳。与夜融在一起

灵魂与狂风在草原尽头大张旗鼓

随风而动的经幡在空中大声呓语

草原今夜谁将把我从黑夜中想起

祁连山的雪

天空中飘来的白雪

喂养在神的家里

遗忘的哈达

被谁垒放在山头

草原上。飞来的鸟雀

做了谁的新娘

四面八方而来的豹子

在山坡上为谁开花

紧闭房门。打开马灯

摸到一个和尚两个喇嘛

一个哭泣一个歌唱

祁连山上。佛前一片光亮

黎明

手持斧柄久久没有砍倒的大树

在夜色中分娩悲壮的故事

风从身体的内部刮起

点燃蜡烛已燃烧成梦的形式

夜晚的看门人酣睡如初

钟表却像一些花朵初露

枝头上。一些发芽的梦境

清泡在晶莹的露水上

敲响了夜色的门

飞过天空的鸟

蓝色的画布上

飞翔的一对鸽子抖落的羽毛

闪动了几片金色的光芒

一声鸟叫。响过整个天空

如滑动的音符从海底升起

溅起的浪花使浪头失去记忆

阳光。行走在春天的路上

河流不慌不忙

风轻轻拂过大地

吹绿了整个草原

鸟。是仰望者心中的一个意识

飘扬在思维深处

煽动的翅膀惊醒了一池春水

水波萌动

在天空下流连

什么也不去想。一滴水的影子里

封存着多少故事

若春花开过烂漫的季节

使飞翔的鸟雀记忆起什么

我还站在草原上凝望

一匹马儿远去的地方

有多少白云染绿了荒原

尽头呢

还有我的思想停留在远方

和一些美好的事物。让目光

接触到生我养我的故乡

开始渐渐

在视野中潮湿

倾听一支藏族民歌

一只鸟的翅膀里闪动的光芒

若流动的水漂浮在半空里

歌声是从每一根羽毛开始

闪现着高原的宁静

天空中。一只鹰的翅膀

承载了多少仰望的目光

血线以上阳光灿烂

血线以下人丁兴旺

抬头就能看见天空

抬头就能看见天空。一大片瓦蓝

在一场中雨之后突然变得深邃

晴朗。使人感到阳光的慈祥

在初夏的湖泊里

灌满了清澈透明透明的柳条

我看到穿过春天的体温

在大地上上升

大地是多么渊博,至少它懂得母爱

让一切生命在它的内部呼吸

收留弱者。埋藏背叛的尸体

包容了所有人间的秘密

让我看到了一种爱

超越了人类的圣神

通往故乡的路上。天空里装满了火焰

燃烧的时刻

我感觉到内心深处的光芒

也随着季节明亮

抬头就能看见那片瓦蓝

若闪亮的夜明珠

在漆黑的夜晚

让我想到远方的母亲

祥和与温暖

第一声鸟叫

湖水停止波浪的时候

阳光从遥远的尽头重新苏醒

白鸽子带着露水起飞

向我们睁开松醒的双眼

伴随梵音滑过繁华的枝头

仿佛找到了千年的幸福

如一缕圣洁的光芒披在身上

清晨。院落里的第一声鸟叫

打开了季节的盛筵

槐花飘满乡间

将所有的歌声拥堵门外

他乡的人。行走在

故乡的小路上

一阵轻风拂过

槐花的清香飘满乡间

雪一样白的路旁

轻轻的麦苗茁壮成长

田地里歌唱的号子

唤醒了沉睡的麦芒

千里之外百里之内

阳光穿过村庄的声音

在大地深处隐隐作疼

劳作的人反反复复

鞠躬在麦芒之下

朝圣着庄严的光芒

滑过枝头的语言

那些微笑的细节

最终被春天的妩媚吸引

深嵌在

绿色的躯体之内

谈笑风生

滑过枝头的语言

是人们面对理想的花蕊

停留在花瓣上

让蝴蝶开始产生联想

一个风花雪夜的晚上

花朵由此开放

春天最美的容颜

被雕刻在季节的额头上

放飞信念

穿过寂静的声音

穿过寂静的声音。曲曲折折

如雨后蝴蝶的翅膀

潮湿花朵的心脏

舞蹈。是草原上燃烧的火焰

在悠扬的马头琴声中

点燃了游牧者咯血的双眼

高低起伏的山脉上。梦境

若春天的处子庄重而庞大

使一个感人的故事系着一条雷雨的鞭子

悬在高处

阳光漫过身体的声音

早就想在来年的春天

种下几粒美丽的诗行

谁想一季的酣睡

耽误了播种的时间

如今,春天已绿过江南

我听到阳光冲破寒冷

漫过身体的声音

在荒野上疼痛

远远望去

草莓一样的颜色

是流过春天的血液

倾泻在大地深处的河床上

使我的迟迟的行动

再次遭受春风的考验

谁在高原上歌唱

想象多年前的一缕光

在一场雪抵达心脏之前

失去了温暖

梦中飘遥不定的花朵

呼喊着谁的名字

在今夜无眠

又是谁

丢失在昨夜的异乡

在大雪来临之前

还在高原上

独自歌唱

并非花朵是美的唯一

——浅论徐兆宝诗集《守望岁月》诗性生活的美学意义

马燮

一位哲人说过,人们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人徐兆宝干脆说:“只有诗歌让我温暖。”是的,我们的生活已经到了俗不可耐的程度。那些烦琐的应该和必须的,说不清的因为与所以,凡此等等。在这样的境遇下,诗歌势必成为慰藉灵魂的最后解药。让我们通过阅读徐兆宝的诗集《守望岁月》来感受诗人诗性的生活、以及诗性生活的美学意义。

在诗人徐兆宝的世界里,美是通过诗性的语言来表达的。美是自然,美是火苗突突的心动,美是雪山白云的怜惜,美是行旅中喇嘛的脚步匆匆,美是母亲深情地系于儿子脖颈的红绳,美是一只顽皮的小猫在修花,不必担心,不必忧虑,只享受情趣,享受暇逸。在诗人徐兆宝的眼里,美更是本真。我想本真的美最该是白色,纯洁得像女儿单纯明净的眼神,行者守望祁连雪峰的晶莹,还有那清晨第一滴露珠,颤颤地落下,滋润尘封太久的心灵。感受如斯:美其实就是诗人心底里那一丝最温柔的呵护和感动。它让太多的欲念仓皇出逃,使世俗的灵魂为之洁净如洗。阅读《守望岁月》,有时候又感觉美是热情,是四季如歌的高歌低吟,是岁月流逝时欢欣鼓舞的狂欢,是风中长裙飞舞的心驰神往。一首首诗歌,让人直觉美如岩浆奔涌,永不冷却。细细读来,那神秘的美呀,竟然还定格在那古老的川主寺的木门,没有人会忍住不去推开它,也许门后正是一抹年轻僧侣安详的眼神。诗歌中缤纷的美抑或还是春雨中调皮飞翔的小鸟,是枝头成熟的红豆,是心灵碰撞的瞬间,是恋人嘴角永远迷人的微笑……诗人徐兆宝对美的描述,让我们充分领略到了美本身就是一种诗意的传达。

一、诗意倾诉现实之美

也许,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敬畏和存心的故意。我们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徐兆宝的诗歌《泛自心底的一首情歌》,就把抒情挥洒得淋漓尽致,使我们领略到诗人徐兆宝的思维方式展示的“诗性智慧”。这样的智慧是现实生活间接意象的描述与表达。《守望祁连》里徐兆宝有这样的叙述:连绵起伏的不是山脉/是神祗的翅膀在飞翔/半空中一个和尚和两只蝴蝶/看到了老鹰在歌唱(徐兆宝《守望祁连》)。应该说,这样的诗句完全是生活场景的某种意象化的写照,诗句里流淌的是随性而至的唯美意识。我想说,如果文字是心灵意象的美好而神秘的表达,那么它只能是诗歌,它自然就不是一般的文字记录。不管是写作的过程,还是吟诵的过程,至少那一刻心灵是小小的震动过的。不难看出,在这简简单单的几行诗里,作者赋予诗句的内质(人生的体验)是多么的率真、纯朴和认真。试想,山脉、神祗、和尚、蝴蝶、老鹰以及歌唱,这些意象成为意象,绝对靠的是真切的体验,自然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一种美的情愫,一种美的思考!如果再深入下去,“四面八方而来的声音/是夕阳留恋的泪痕/飘摇不定的雪花/是老阿妈头上掉落的白发/在手摇的转经筒里/写满了庄稼安康和幸福(徐兆宝《守望祁连》)”。那“转经筒”如何会写满“安康和幸福”,它蕴含的又是怎样的人生体验?擅长写诗歌的人,当然十分懂得诗歌与生活嫁接的艺术,这就是诗歌的美学意义。诗意的生活真的是需要诗性地表达的,而诗性的表达才能够达到美学意义上的准确。仔细探究诗人表达背后的表达,我们能够发现,徐兆宝诗性的表达有两层意思:一是“诗意”,二是诗的“趣味”。诗意即是诗中表达的给人以美感的意境,诗的趣味即是诗中使人感到有意思、有魅力、有吸引力、有新奇性的东西,两者相合就是诗的意趣。学过文艺美学的人应该知道,诗的语言必须是浸透感情的、有内在节律的、形象而富于质感的。而它的趣味则是通过比喻、夸张、拟人、化物、象征等一系列手段,通过奇思妙想将心中独特的感受抒发出来,并寄寓自己的主观思想与浓厚感情,在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中彰显理性。这样,诗就有诱人的意象、意境与意趣。亚里多士多德说:“诗是一切文章中最富有哲学意味的创造。”显然,在徐兆宝的诗里,诗的哲学韵味不是靠“说理”、“论证”来体现的,而是通过触景生情自然而然地相生的,所有的刻意其实也是必然的情绪。徐兆宝清楚地知道,写诗必须以意趣的思想内涵去召唤人的精神世界的艺术意旨。他在审美形式的探求上,大量运用比拟、夸张和新奇、大胆的想象,传递其内心世界的直觉、幻觉,达到了言简意丰的艺术效果,让人通过阅读《守望岁月》而对于诗的理解得于心、会于意,体会一种追求诗意的快乐感。徐兆宝以其独有的诗美气度、神韵、与奇异的意趣所构建的审美感知的视角,把我们诱入诗歌精神家园的风景线。

二、诗句滋润凡俗生活

  我觉得,所谓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些以“代”标名的诗派,都有自我标榜的嫌疑,其目的都是为了宣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先锋写作。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彻底结束了破坏权力话语阶段而转入了新的语言文本建设阶段的今天,诗界(尤其是网络诗歌界)似乎已经形成了以意象象征为表现手段、以生命体验玄思为指归的“知识分子写作”和以事件之象隐喻为表现手段、以日常生活经验为落脚点的“民间写作”。这两大诗学维度交叉互动,相斥争锋,构成了跨过新世纪后诗界的亮点。阅读《守望岁月》,你会发现,徐兆宝的诗歌稳稳地安坐在了“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交汇点上。也许,在徐兆宝看来,现实和世俗的生活太杂乱无章而又聊无头绪,以至于他太需要诗歌的那种神丹秘药的抚慰,太需要诗意语言的滋润,才使诗人的心渐而平静下来,重新回味生活的全部意义和内在本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徐兆宝是把诗歌看作是人的一种自我内心的叩问,心灵的回望和虚幻的假设。进入网络时代以来,徐兆宝写了大量的网络诗歌(《守望岁月》的诗歌,大部分都在徐兆宝的博客里发表过),这些诗歌在一定的程度上来说能弥补我们生活、情绪、精神诸方面存在的缺陷与不满足。这样说,阅读《守望岁月》,定会在无意间使我们日趋堕落的灵魂得以拯救。在网络写作中徐兆宝清醒地看到“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的界限和区别,他在冷眼旁观,下笔谨慎,所以,从徐兆宝的诗歌里,我们看不到“口语诗”“非非主义”、“下半身”、“垃圾主义”、“荒诞派”的痕迹。徐兆宝用自己的坚守,让自己的诗歌坚定地实践了诗歌唯美的信念。

三、信仰构建唯美生活

  徐兆宝说:“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但他又说:“别失去自己”。仔细分析诗人这些话语的关系,自然可以看出诗人无比矛盾的心理。我觉得,在许多的时间里,许多的场合中,诗歌只是一种现实行为失败的补偿。诗人从诗与现实分裂的隙缝之中滑落下来,成为蜕败者的象征。生活产生了离析,日常领域是单调乏味的空虚,尽管诗歌记忆的天空被想象成另一个世界,到处是灯火辉煌的路标,但诗人仍然只能生活在凡间,自然有着诸多的苦难需要叙述,诗人甚至没有时间的允许。从这一点而言,诗人是苦难的代言人!这么多年的交往,我一直认为,徐兆宝不是一个“迟来者”,他身居民间,他早已脱去了成为上个世纪记忆的‘知识分子写作’的阴影,也不可能把口语精神、日常语言言说的倡导者推到至尊的地位——这是因为他所胸怀的诗歌新民间精神,反对诗歌界“诗坛”化,鄙夷那些把“诗坛”当成工具的人。这样的诗性品质实在是难能可贵。徐兆宝一直在进行具有个性的写作、言说、行吟,在母语的向度上完成自己人生的诗性存在。阅读《守望岁月》,我们看不到上一时代文化道德的沉重负荷,所以徐兆宝无需偿还任何诗学债务。他清楚的知道,自己不需要重建什么和整合什么,只需要认真地在大地上做一点有所创新的事就足矣。徐兆宝一直在用诗歌构造自己全新的生活,用唯美的语言来制造着一切。在徐兆宝的诗歌里,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黑格尔《美学》第三卷)。我觉得,诗人不观照外物,不在外在的世界中得到一种心灵的触动感发,是没有办法构成审美意象,从而写出蕴含着优美的、深远的、丰富的意境的篇什的。但“意境”不是客观外物的机械的拍照,而是经过创作主体高度选择、简化的审美“完形”。主题的审美意志在意境创造过程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美学角度来看,徐兆宝诗中的“意”包括他奔放的的“情”和坚持的“理”,他说:“一只手伸入黑夜/一只手抚摸白昼/抓住生命的血液/悄悄注入天空”。诗人的世界,是一个富于感情色彩的世界,是一个充满音响效果的世界。理想与现实的永恒分裂是现代人无法逃脱的厄运。在昆德拉看来,诗人似乎成了这种厄运的象征和化身。深入徐兆宝的诗歌世界,我看见了他的恭敬于庄严。

  如果你在约定俗成的现实面前已经感觉乏味和迟钝的话,那么,徐兆宝的诗歌可以帮你找到平俗事物里所蕴涵的诗性。徐兆宝的诗歌,是从生存的根基深处生长出的花朵,在时间之中依次开放。我知道,浇灌它们的是诗人的血和泪,所以徐兆宝的诗因此而美丽妖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w/71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