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嘉峪关市明珠学
热烈庆祝明珠学校建校10周年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金秋时节,明珠学校迎来了建校10周年。
明珠学校创建于年8月,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现有一至九年级57个教学班,学生余人,教职工人。按照“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学校为紫轩花园、明珠花园、山水郡、德轩小区、润泽园(初中部片区)等1.6万户居民适龄子女提供义务教育服务。
在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明珠学校始终以办群众满意学校、创建优质教育资源为使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十年如一日,全神贯注推动学校发展,不遗余力提升学校品质,聚精会神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服务社区、服务群众功能不断增加,社会声誉、群众认可度逐年上升,学校发展充满活力和后劲。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示范学校”,甘肃省“科技创新实验学校”,甘肃省“快乐校园示范校”,嘉峪关市文明校园,嘉峪关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嘉峪关市“语言文字示范校”。先后多次荣获省教育厅“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嘉峪关市“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回顾10年来学校的发展变迁,就像历数孩子的成长故事,所有过往历历在目。
一、发展历程
年10月,为了适应和加快南市区发展,市委市政府启动了明珠学校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小学部建设项目。该项目被列入嘉峪关市年十项惠民实事,建筑面积平方米,于年11月30日动工。一期工程还配套建设了围墙、大门、道路、米塑胶操场、篮球场和一期绿化工程。年8月,小学部建设项目及其配套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投入使用。
年秋季,明珠学校正式面向社会招生,当年招收学生人,设有一至五年级六个教学班;教育局在教育系统内择优遴选了22名干部职工调入明珠学校,奠定了明珠学校发展的师资基础。伊始,明珠学校开启元年,从此走上由小变大、不断成长的持续发展道路。
随着南市区的开发和居民社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明珠学校周边社区对居民的聚集效应不断增强,小区入住率不断提高。为满足周边社区群众的需求,市教育局决定于年秋季起,学校开设初中部并招收初一新生,当年招收6个班名学生。同时,市委市政府将明珠学校二期工程——初中部建设项目列入了年“改薄”项目。二期工程建筑面积1.45万平方米,于年9月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二期工程交付使用后,明珠学校成为功能完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自建校,学校领导班子就以强烈的担当精神,把办群众满意学校作为自己的使命,如同白纸上作画,学校抢抓机遇,积极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经验,迈上奠基与发展道路。学校确立了“把学校办成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景,制定了“打牢基础、强化管理、带好队伍、保证质量、树立声誉”的初期目标,用目标引领发展、用目标凝聚力量。在发展初期,学校通过“两基”迎国检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的机遇,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至年秋季,学生总数增至近人,学校教师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学校服务社会功能全面彰显,各项工均取得长足进步,学校夯实了办学基础。当年,学校提出了“丰富内涵,提升品质”的新发展定位,重点聚焦师资队伍作风能力建设和学校教学质量提高,围绕九年一贯制学校一体化发展策略实施,努力推动学校发展迈入新阶段。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年秋季学年伊始,学校正逢建校10周年,与十年前比,学校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进一步增加,师生家长对学校办学的信任度实现新提升。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学校领导班子将在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聚精会神谋发展,继续遵循“把学校办成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景不断前进。
二、学校文化精神
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软实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学校遵循教育规律,深入思考和探索教育的真谛,完成了学校文化培育的顶层设计,确立了“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校训,“忠诚、博学、严谨、创造”的教风,“乐学、善思、自主、躬行”的学风,“同心同德、日新日时”的学校精神。树立了全体教育职共同认知的教师职业价值观:陪伴成长,教书育人,服务未来。学校重视学校文化理念的解读、宣传和实践,多年来,坚持用学校确立的价值理念引导教育职工,用学校倡导的文化精神对师生进行行为习惯教育,把学校倡导的价值理念贯彻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处处。从认知和实践层面,学校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办学主张和文化理念,成为全体师生共同认知的价值观念,使学校办学有了“活”的灵魂,这个“活”的灵魂集中体现在“育人”“服务”“立志”“踏实”“勤奋”“和谐”等理念中,形成了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在管理上,学校遵从现代学校制度要求,落实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学校的方针,尊重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实行了民主管理和校务公开,全面保障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管理、依规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利,学校管理体现了依法治校、公开公正的要求,相信职工、依靠职工、关心职工、尊重职工首创精神,以及学生第一、教师优先、服务一线成为学校文化的鲜明特点。
科学先进的文化是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拥有人心、集聚力量的关键所在,更是我们引领队伍成长、引领学校发展的深刻底蕴,它支撑了学校过去10年的健康快速发展,如今依然使学校呈现出旺盛的生机活力。
三、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素质决定学校发展前景。明珠学校的师资主要来自我市各个高中、初中和小学,以及大学毕业生,各个学校的教师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明珠学校以开放和包容吸纳着各个学校教师文化中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忠诚、博学、严谨、创造”的教师文化。
10年创业,10年积淀,明珠学校以“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标准,持续用力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使学校更加自信地走向未来。现有名教师中,40岁以下教师占比72%,硕士研究生6人,高级教师23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省级金钥匙导师2人,市级“”名师21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36人,各学科任教专业化程度达到95%以上。涌现出了金吉荣、哈建明、吴钰萍、申小红、秦桂玲、肖莉蓉、于芳、何坤爱、李章华、杨立荣等一大批名优教师。10年中,学校始终围绕《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师德、知识、能力”三方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形成了以“六重、七合、八动”为核心策略的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机制。“六重”:注重师德师风培训;注重正面榜样和反面案例的学习引导教育;注重防范师德高风险点;注重教师法治教育;注重依托活动加强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教育;注重师德素养四方联评机制实施。“七合”: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相结合;订单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问题导向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科学习相结合;校外专家与校内骨干相结合;日常学习与“互联网+”相结合;学习效果与考查评价相结合。“八动”:制度牵动,抓好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目标引动,抓好长短期专业成长规划的制定落实;结对联动,抓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工作;培训带动,抓好青年教师能力提升培训活动;会课推动,抓好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研讨助动,抓好课标和教材的研究;个人驱动,抓好个人成长内因的激发;评价促动,抓好考核评价与激励。
四、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更是社区群众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10年来,明珠学校坚持质量兴校发展定位,始终围绕教材和课堂、学生与教师下功夫,着力课程建设,着力教师专业技能,着力学业质量,着力学生个性发展,办学品质不断提升。
抓常规,夯实管理基础。不管课程怎么改革,始终坚持强化五项教学常规管理,创新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后进生辅导、考试评估等的检查督促方式;制定了各学科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体现标准和刚性;突出过程管理,学年开展质量分析不少于4次;坚持问题导向,动态把握短板和弱项,以此确定教学管理重点。务实扎实的教学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校声誉。
抓教师技能提升。实施青蓝工程,形成了骨干教育辐射带动青年教师成长的常态机制。压担子,让年轻同志在实践锻炼中成长。搭建平台,让年轻人有学习和展示的机会,教学竞赛、汇报课、公开教学等经常开展,在教学实践中让青年教师有动力,让走得快的人能脱颖而出。重视培训,通过国培、省培等项目帮助年轻人开阔视野,吸收信息。加强激励,加大学业绩和教学能力在教师晋级、职称评聘中的权重。
重视学生个性培养。结合“减负”导向,创建社团34个,社团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坚持不懈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丰富办学内涵。
以中考为学校教学质量窗口,让学校“亮”起来。建校10年,学校经历两届中考,成绩喜人,平均分、合格率、高中升学率以及分以上学生占比令人欣喜。学校办学在“站稳”的基础上,前进的步伐更为矫健。
五、体育育人
十年来,学校坚持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大力倡导“健康第一”“体育育人”理念,着力提高青少年身体健康素质和运动技能,不断强化学校体育工作措施,学校体育工作成效不断提高,育人功能不断彰显。
全面落实国家课程,开齐开足体育课。成立了体育学科组,把体育教学放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位置。
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12名体育专业教师平均年龄32岁,充满活力,全面保障了学校体育工作高效开展。
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阳光体育理念深入人心,坚持开展阳光体育大课间,保证学生每天在校锻炼不少于一小时。大课间实行课程化设计、课堂化管理,学生热爱体育、积极运动蔚然成风。
认真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活动,引导和培育学生学会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明珠学校阳光体育1+X模式》成为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培养全面普及。
作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示范校,一至九年级开设了足球课,开展了班级联赛,有4个足球社,校园足球文化氛围浓厚。多年来,我校两个学段的四个代表队的联赛成绩始终处于全市前列。其中,夺得市级锦标赛冠军1个,市级联赛冠军1个,市级联赛和锦标赛亚军13个。年、年初中男子组获得代表嘉峪关市参加全省足球夏令营资格,李冰和杨鑫林同学入甘肃省最佳阵容,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陈积伟老师获“全国优秀教练员”荣誉称号。
学校体育质量和运动队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历次嘉峪关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中,团体总分处于前列,翟子娴同学在年市运会中打破4项市记录。体育中考,我校连续两年取得了优异成绩
为国育才,服务未来。10年来,我校坚持把体育工作作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立志强健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养成学生热爱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习惯,为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六、艺术教育
我校将艺术教育与文化教育列入学校发展规划之中,不断探索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艺术教育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学校配备了音乐专用教室、舞蹈教室5个,美术书法专用教室3个,古筝教室1个。成立了明珠学校乐童合唱团,7个艺术社团开展活动常态化。
我校艺术类教学教师11人,均为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其中获得市级青年教学能手2名,获得省级、市级各类艺术展演竞赛中辅导学生获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9名,省、市级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2名,省、市级竞赛课优质课获奖6名,个人书画作品、音乐原创作品获奖6名。立项和完成艺术教育类省级课题6项。在国家、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多次获奖。在近两年的中考艺术特长生考试中,有7名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
10年来,学校坚持开展“学生艺术展演”“师生才艺展演”“师生书画展”“庆六一艺术节”“合唱比赛”等活动,成为艺术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也凸现了学校艺术教育的丰富成果。
七、办学特色
(一)九年一体化办学特色
九年一贯制学校具有独特的办学优势。学校着眼于九年制学校的长处,潜心做好“贯”字文章,着力在九年一体化办学上下功夫,学校充分把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九年总体设计特点,通过课程建设,保证小学和初中有机贯通起来。在小初衔接工作方面,发挥先天便利,用九年总目标引领和指导小学分段目标,用中考出口要求指导小学阶段衔接。学校正在全力实施一体化办学方案,努力把九年教育做成血脉相通、血肉相连、不可分割、上下贯通的九年整体教育。当做成“贯”字文章后,明珠学校将形成区别与其他学制的显著办学优势。
(二)“领读未来”校园阅读品牌
结合统编语文教材的实施,学校按照课外阅读课程化的要求,针对古诗词与古文阅读量大幅提高的特点,着力于学生诗词积累和培养学生阅读古文语感,创办了“领读未来”阅读品牌,并注册了版权。学校经过两年的精心编辑,印发了《学养诗词》一至七册,共纳入首经典诗词,成为1-8年级日积月累的诵读背诵材料。编辑了古文《熟读》阅读教材,把24篇经典古代散文纳入校本阅读,全面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量。确定从三年级起,选用《小古文篇》增加古文阅读量,着力培养学生古文阅读兴趣及能力。
“领读未来”阅读行动实施两年来,学校“领读者”志愿人员达人,组建了44个班级阅读圈子,吸引名学生、个家庭热情参与,在社会各界获得广泛好评。也有力地支撑了学校九年一体化办学策略的实施。
八、党建保障引领
明珠学校现有中共党员47人,党员占教职工总数的31%。党支部形成了“”党建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了政治核心、保证中心、先锋引领功能,全面领导和引领学校发展。
10年来,学校党支部始终以推动和保证学校发展为目标,围绕学校“打基础、强管理、带队伍、树形象、谋发展”的阶段目标,团结和带领全体职工以埋头苦干的创业干劲和不甘人后的进取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办学中的各种挑战,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打开学校发展局面、树立学校办学声誉、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近年来,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支部坚持以高质量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和拓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有效落实“四抓两整治”工作措施,规范党内组织生活,创新党建工作载体,探索学校党建工作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路子,推进党建工作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年荣获省教育“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年,学校被命名为“基层党建示范点”;年9月,学校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年9月,学校党支部被市委组织部命名为全市“标准化党支部”。年6月,学校党支部被市委教育工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明珠学校将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实践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勇于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和使命,高效地向创办优质教育资源的愿景迈进,努力开创学校发展新的局面。
明珠学校建校十周年
审核:魏志彤编辑:王晓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w/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