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心轩杂记莫高述怀

游走敦煌:莫高述怀

年暑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到甘肃考察。7月16日晚上,我们一行百余人从西安火车站启程,坐次列车,次日凌晨到宝鸡蔡家坡,过天水、兰州、武威、张掖、酒泉,下午4点到嘉峪关。18日考察嘉峪关城,之后乘汽车走连霍高速,傍晚到达敦煌市区,住在沙洲夜市附近。

▲图1:伯希和镜头下的莫高窟

敦煌,

古称三危,

以其境内有三危山之故。

作为河西故郡,丝绸之路咽喉要地,历数千年风雨沧桑,汇集了太多文化积淀。前秦乐僔和尚于三危山见万道金光,于是“架空凿岩,造窟一龛”。此后,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贾百姓纷纷在这里捐资修窟,供养佛像。经过无数善男信女的不懈努力,鸣沙山东麓个洞窟以及数万平米壁画,两千多身彩塑,铸就了莫高窟这颗沙漠明珠!

▲图2:莫高窟手绘图

19日一早,我们从敦煌市区出发,到莫高窟参观,朝拜千佛灵岩。一路看河西金沙迎着朝阳,三危矗立接天山。因是夏天,莫高窟景区一片青翠,泉水叮咚,别有洞天。到石窟参观要穿过两座牌坊,前者俗称“大牌坊”,原是敦煌城中汪氏的节孝坊,年常书鸿先生将其迁建于此,改旌表匾额为“石室宝藏”与“三危揽胜”;后者是“小牌坊”,匾书“莫高窟”,俱是郭沫若先生题写。

▲图3:“石室宝藏”坊

▲图4:郭沫若先生题字原稿(字径只有3厘米)

莫高窟是雷音禅林,华藏胜境。九层窟檐依山矗立,风铃叮当,巍峨壮观。弥勒佛金身彩绘,南大佛神圣庄严,涅槃佛依旧安详,诸菩萨常住护持,他们在飞天环绕中,听着乾闼婆与紧那罗奏响梵呗,看清静莲花,运慈悲智慧。窟中无数飞天,手把芙蓉,虚步太空,飘浮彩云之上,冠带随风舒展,他们是华藏的天使,寄托着众生的祈福。

▲图5:莫高窟的九层塔(第96窟)

▲图6:莫高窟第窟佛像(西魏)

作为精神寄托,无数众生在寺庙中祈福,无数寺庙却在历史中消逝,敦煌也没有逃出这个轮回。记得第窟西壁上有乾隆时期的一段墨书诗文“敦煌巍巍佛像殿,修造功成佛中□。始建信徒今安在?徒令离□□□□……”,大多字迹早已剥落得不可辨认,唯独古人的感叹还回荡窟中。清人写诗说“法身多少烟云护,碣石荒凉洞壑留”,戈壁风沙中,千年光阴淡退了古佛金装,剥落着一幅幅壁画,也坍圮了敦煌的盛世辉煌。

▲图7:莫高窟第窟供养人像(北宋)

在莫高窟期间,我们拜谒了王圆箓的墓塔,塔上的木碑记录了王道士生平,说他“改建三层楼、古汉桥,以及补茸大小佛洞,积卅余年之功果,费廿多万之募资,佛像於焉庄严,洞宇於焉灿烂。神灵有感,人民受福”。我们没有权利去评价王圆箓的对与错,他为莫高窟保护尽了自己的努力。

?

图8:王圆箓像与骨灰塔

?

我们要感谢常书鸿、段文杰等老一辈敦煌人,他们毅然放弃已经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内地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莫高窟,组建敦煌艺术研究所,清理流沙,加固崖窟,临摹壁画,为生计还要凿冰化水,亲自磨面,可谓费尽心血。

▲图9:常书鸿先生在临摹石窟

常书鸿先生曾无数次临摹舍身饲虎壁画,他说“萨埵太子可以舍身饲虎我,我为什么不能舍弃一切侍奉艺术”!前辈之语铿锵有力,经过几代敦煌人的合力,一座重换光彩的艺术宝库才呈现在我们面前。

”+

▲图10:莫高窟第窟·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笔画(北魏)

一千多年风雨沧桑遮蔽了莫高窟的昔日荣光,陈年谜语在时间褶曲中若隐若现,那些不完满的部分一直被后人咀嚼、怀念。我们一行人在这里看了整整一天,透过那些斑驳陆离的壁画、佛像,在古人的世界中做着自我投射,在前辈的时代里徜徉天命的伤痕,在西方胜境中倾听久抑良知的呼唤……

赞赏

长按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白癜风怎么诊断治疗症狀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c/1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