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扼虎救父丨嘉峪关非物质文化
风雨雕石艺画·扼虎救父
二十四孝故事
孝爱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是一种理念与精神,是为人的立身之本,是社会责任意识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十四孝”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小到草根大到皇帝,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为宣扬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及孝道。
“孝”在今日社会,似乎已是一个“过气”的词。我们读《二十四孝》,感觉似乎是十分遥远的故事。其实细细想来,它好像又近在咫尺,离我们并不远。
二十四孝—扼虎救父
扼虎救父·故事延伸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杨香,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小女孩,又是手无寸铁,竟敢不惧虎视眈眈、虎牙的锋利、虎爪的凶猛、虎口的难逃,而救下父亲,令无数人敬佩。
此故事表明:一,孝行不分男女,不分长幼。二,至孝所转换成的胆量、力量是巨大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二十四孝》中讲述孩童时期的故事有八个,占了三分之一,如闵子骞、蔡顺、陆绩、黄香、吴猛、王祥、孟宗、杨香,而只有杨香是个女孩。这些作为孝子、孝女的孩子,在孝敬父母中作出的那种大无畏、无私奉献、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让古人赞叹,也让今人感动。
风雨雕石艺画
“风雨雕石艺画”是西部特有的风雨石,经千万年风吹雨淋,烈日暴晒而独具风采,形状奇特,质地坚硬。由于这种石头有软硬不等,颜色各异的多种元素组成,因而经过千百年的烈日、风雨侵蚀、自然风化,形成了千姿百态、玲珑剔透、耐人寻味的“风雨石”。它,有的酷似波涛汹涌逐浪排空,有的像千年古树排根错节,有的如西岳胜景谷奇峰险。若有意加以选择,搭配粘合,便可集瘦、皱、透、漏、奇、险于一身。其天然造型,如人物、飞禽走兽、花鸟鱼虫等,让人惊叹,有些似像非像的风雨石,经构思加工形成一幅幅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奇妙画面,让人赏心悦目,是家庭装饰、旅游馈赠纪念之珍品。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