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美交响丝路如意甘肃
广阔西北地,叙述甘肃情
省会兰州,一个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哺育这甘肃的一方百姓。
今天姚彩霞同学给大家介绍她的家乡——甘肃
甘肃,古属雍州,地处黄河上游,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
包含汉、回、藏、东乡、裕固、蒙古、哈萨克、保安、撒拉、满、土、维吾尔等12个主要民族。其中,东乡、裕固、保安族是甘肃独有的三个少数民族。
风俗
兰州皮筏
皮筏是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当你在中山桥至黄河母亲雕塑之间的河滨小道上信步漫游时,偶尔会看到仍有皮筏子在河道上悠闲漂荡。远远望去,就像一叶扁舟。人筏混为一体,随波逐流;近看则见,紧贴水面的皮袋筏上,坐着五六个客人,随着波涛的起伏,颠簸而行,有惊无险,极富刺激。这是兰州令人叹服的民俗文化的遗产。
兰州太平鼓
从兰州市区出发,向北跨过东西横亘的黄河,沿公路行驶60公里,就到了皋兰山西南麓的皋兰西岔乡铧尖村,这里就是兰州太平鼓的“发源地”了。铧尖人历来习性好武,太平鼓在兰州擂得也最出名,数百年来,每逢正月初十开始,到元宵节进入高潮,村里村外处处听闻太平鼓的雄壮声威,尤其是来了客人,铧尖人总得摆出阵式,得意地耍耍铧尖人的威风。兰州的太平鼓,无论是鼓的结构还是表演的方式,都和河北、东北一带的秧歌鼓截然不同。外形上,兰州的太平鼓是圆筒形,而不是大蒲扇形,另外,兰州太平鼓个大,鼓身高约70厘米,直径约45厘米,双面蒙皮,鼓帮外表深红色或黑色。太平鼓还有一奇,背带较长,可挎在肩上,让鼓垂于人的膝盖下,便于击打又可任意将鼓抛向任何一个方向。
美景
黄河母亲像
黄河母亲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全国首届城市雕塑方案评比中曾获优秀奖。
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由“母亲”和一“男婴”组成构图,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
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
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哺育着甘肃的一方百姓。
白塔山
宋末元初,白塔山一带为西夏占据。
相传,成吉思汗为完成统一大业,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地区的萨迦派法王,希望通过会议,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行至兰州时不幸病逝。元朝在年冬灭西夏国后,将兰州纳入其版图。
为纪念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山巅建佛塔一座“垩饰如雪”,并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并成为宗教胜地。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芳洲思雁”,位于滨河路东段,雁滩尖子南面。雕塑为在不规则形浅水塘中,大小不等的三只不锈钢大雁离水展翅奋飞,塘西畔点缀以五枚“雁卵”,错落有致。总体采用抽象派手法,略加变形,显得新颖别致。这一雕塑取材兰州新十景之一的“芳洲思雁”景观和雁滩的传说,寄寓兰州生态恢复平衡,大雁重返雁滩的愿望,并使人能联想到大雁从孕育到雄飞的生命演替过程
七里河黄河大桥
近年才建成的七里河黄河大桥,气势雄伟,造型独特,其主桥墩虽仅有三个,却依仗桥面上有两束起牵拉作用的钢管,从而使大桥更加坚固悦目。位于大桥不远的“黄河母亲”雕像可谓天下闻名,故而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人在此摄影留念。
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北朝时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释迦牟尼或弥勒,主像两侧多为二胁侍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塑像背部多与壁画相连。窟内顶部和四壁满绘壁画。顶及上部多为天宫伎乐。下部为夜叉或装饰花纹。中部壁画除千佛外,主要画佛传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缘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鸽、舍身饲虎、九色鹿舍己救人等。
嘉峪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市,是万里长城最西边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关城附近已建成一座中等工业城市,城区街道敞整洁,城区西北是著名的嘉峪关长城,西南是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城外四周则是广漠无边的戈壁滩。嘉峪关风光壮美,从嘉峪关到酒泉,中间只有20多公里。
嘉峪关长城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南为祁连山,雪峰绵亘千里;北为龙首山、马鬃山,与祁连山对峙,雄居河西。嘉峪关的神气之处就在于一个“关”字。整个关城分为外城、瓮城和内称三层,结构巧妙,可以说固若金汤了
美食
兰州牛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之一,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清真风味小吃。
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
一清(汤清)
二白(萝卜白)
三红(辣椒油红)
四绿(香菜、蒜苗绿)
五黄(面条黄亮)
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
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美誉称“中华第一面”
臊子面是兰州又一著名的传统面食。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臊子面做工考究:先用羊肉、黄花、木耳、鸡蛋、豆腐、蒜苗及各种调料做成臊子;再用碱水和面,反复揉搓,然擀成厚薄均匀的面皮,用菜刀切细,在锅内煮熟。食用时,先捞面条,再舀臊子。汤多面少,则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拔丝洋芋这是甘肃的一道地方菜,用甘肃特产洋芋作原料,夏天也有用白兰瓜作原料,制成拔丝白兰瓜。洋芋洗净削皮,切成滚刀块或菱形块,分两次放入油锅中炸熟呈金黄色。炒勺内留少许油,将白糖放人不停地搅动,使糖受热均匀溶化,等糖液起小针尖大小的泡时,迅速将炸好的洋芋块倒入,撒上芝麻颠翻均匀后盛盘上桌。这时只见洋芋色泽明亮,用筷子夹时,银丝飞舞,香甜可口
酿皮子是一种用面粉做的凉食佳品,在甘肃各地均有,而以兰州所产最佳。制作酿皮子时,一是把优质的面粉和成面团,然后陆续加水并加人少许的盐、碱,不断地用手揉洗,将洗出的面浆倒入专门的“酿箩”里推均匀,上笼蒸3至4分钟后,取出即可,吃时切成条状,拌之以芥茉、蒜泥、芝麻酱、辣子油、醋、酱等佐料,五味具全。
名人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年-公元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姜维(年-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名将,官至大将军。
朱贵(年-年),字黻堂,又字君山,甘肃河州(今临夏市)人,是鸦片战争时期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著名民族英雄。朱贵出身行伍世家,自幼酷爱习武,十七岁时,以武生入循化营。自嘉庆五年(年)开始,先后转战川、甘、宁、青等地,参与镇压川、楚白莲教起义。道光六年(年)参与镇压新疆少数民族起义。
方言
有一种结局叫家罢老
有一种勇敢叫藏负
有一种胆量叫野子
有一种义气叫泼康子
有一种趁机叫胡日鬼
有一种聪明叫尕心眼子
有一种交易叫过水面
有一种台阶叫坎坎子
有一种尘土叫吊吊灰
有一种傻瓜叫呆米痴
坐标
降落
注:文章出自线下小编群编辑:姚彩霞排版:王博畅尹季辉责任编辑:王新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雌三醇软膏治疗白癜风是否有效单吃中药白癜风能治愈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2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