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从哪里来将往何处去

为争夺这处宝地

历史上曾在这里发生过无数次战争

战败的匈奴被迫放弃祁连山草原

匈奴人的歌中唱道

“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祁连山山谷

还发育出多条的冰川

储水量约亿立方米

相当于个北京的密云水库

(走廊南山素珠链冰川,摄影师

李春)

雪峰巍峨险峻

粒雪积累区宽大辽阔

(从张掖大都麻穿越祁连山,注意左下方的人,摄影师

李春)

雪原一望无际

目光所及皆是纯净洁白的世界

(七一冰川,摄影师

李昭青)

冰川融水加上山区降雨

在山谷间汇集成河

形成了流向河西走廊的多个水系

(冷龙岭西大河,摄影师

刘忠文)

或涓涓细流

(祁连山,摄影师

林北岸)

或洪水汹汹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正义峡谷,因洪水及阳光而形成红色之河,摄影师

李春)

其中河西走廊最大的河流黑河

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

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弱水三千”

它从祁连山中孕育而生

一路穿越绿洲、戈壁、盐泽、沙漠

直到内蒙古额济纳的居延海

所以也被称为额济纳河

(黑河夕照,摄影师

李春)

党河则是灌溉敦煌平原的唯一河流

没有它就没有敦煌文化的存在

(党河,冬日冰冻的水面,摄影师

姜鸿)

位于敦煌的渥洼池

硬是在沙漠戈壁的边缘

营造出一片水乡泽国

(远处的山是阿尔金山,摄影师

姜鸿)

瓦房城水库

雪山倒映在湖水中

变幻出迷人的美丽风光

(张掖瓦房城水库,摄影师

李春)

西大河水库

更是极致

它可以眺望祁连山冷龙岭北麓

雪山、湖水、草原交相辉映

(摄影师

刘翔)

这些水系流向河西走廊

在干旱的土地上滋养出一连串的绿洲

从下面这张Google卫星图上可以看出

祁连山北麓的武威、金昌、张掖、酒泉

正是建立在一个个绿洲之上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地图源自

Google)

一连串绿洲的存在

让张骞以及后来者可以沿着绿洲进入西域

汉武帝也正是在这些绿洲中

设置了河西四郡

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

绿洲也为这些郡县提供了农耕文明的生存基础

在南北两侧游牧民族的长期夹击下

河西四郡长期被中原王朝牢牢控制

与这一点关联十分密切

打通了河西走廊

中原王朝不再蜷缩一隅

开始与广阔的外部世界密切交流

这种交流在唐代达到了顶峰

也带动了河西走廊经济的发展

当时的凉州(武威)一跃成为河西最大的城市

整个河西地区的存粮甚至占到全国的1/3

富甲全国

(河西区域的永泰古城,为明代遗存,摄影师

梦之境)

一个开放的大国

创造了绚烂的文明

这时的河西走廊

不是边关而是通衢

不是荒芜之地而是帝国的雄心壮志

又过了数百年

时间到了元朝建立的前夜

窝阔台次子阔端从三面兵临吐蕃

公元年

阔端邀请西藏活佛萨迦·班智达来到凉州

经过会谈双方约定吐蕃归附蒙古

作为交换

阔端皈依藏传佛教

此后藏传佛教得以走出青藏高原

开始向蒙古高原乃至全国扩张

这次会盟被称为

“凉州会盟”

这时

甘肃的第4个地理区域

甘南高原

出场了

(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点击可放大查看,底图源自

甘肃测绘地理信息局)

甘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的边缘

汉唐时只有一部分成为中原王朝的郡县

直到元朝才被整体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甘南临潭县冶力关,摄影师

仇梦晗)

岷山、西倾山、积石山

三条山脉贯穿甘南高原全境

使得这里山地众多,且山形独特

甘南的舟曲、迭部

山高峡深、气候温润、森林密布

(迭部扎尕那附近山峰,摄影师

李春)

山下隐藏着多个鲜为人知的小村落

例如扎尕那

(摄影师

胡卫东)

它时常云雾缭绕

宛如世外桃源

(摄影师

吕威)

甘南的碌曲、玛曲

处于青藏高原的东北缘

气候高寒、草原广阔

玛曲意为“黄河”

草原上的河曲

曲折缠绕、留连忘返

(玛曲县阿万仓乡,摄影师

左雪兰)

其后

元朝取甘州(张掖)、肃州(酒泉)之名建立

甘肃行省

甘南则在清代正式划入甘肃

至此

黄土高原、陇南山地

河西走廊、甘南高原

四大区域构成的甘肃主体基本成形

此外

如果我们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甘肃

那么它在中国的独特性将一目了然

这种独特性就在于

博大的中国里面有着非常多的不同点

这些不同点都在甘肃交汇、碰撞、融合

甘肃已经完全不是偏远的西部省份

而是一颗通达四方的“中国之心”

例如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划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都在甘肃交汇

(中国三大自然区划图,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四大温度带

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也在甘肃交汇

五大植被区划

仍是在甘肃交汇

(中国植被区划,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依据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地图集》,底图源自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从金色的胡杨林

(金塔县金波湖,摄影师

姜鸿)

到绿色的冷杉云杉

(康乐草原的针叶林,摄影师

仇梦晗)

以及低矮的戈壁草丛

(玉门关外的戈壁滩,摄影师

袁博)

还有四大动物区划

同样在甘肃交汇

(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图,划分方法依据张荣祖《中国动物地理》,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就连国宝大熊猫

也在“干旱荒凉”的甘肃找到栖息的乐土

它们分布在甘肃的7个自然保护区

包括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和尖山大熊猫保护区等

(图片源自

甘肃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局)

各种自然区划的交汇

让极其丰富的地貌在甘肃融合共存

(甘肃主要地貌分布图,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点击可放大查看,底图源自

Google)

从单调的敦煌雅丹

(敦煌雅丹,摄影师

在远方的阿伦)

到绚烂的张掖丹霞

(摄影师

仇梦晗)

从高山

(肃南洪水坝,摄影师

李春)

到峡谷

(马营河大峡谷,摄影师

曾建军)

从草原

(康乐草原,摄影师

李春)

到沙漠

(敦煌鸣沙山脉,摄影师

姜鸿)

丰富的地理环境

连接四方的通道

也让甘肃成为一个民族大走廊

不同生活方式

不同风俗的多个民族

都在甘肃的土地上融合共存

(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甘肃测绘地理信息局)

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

多种宗教各放异彩

因为没有一个优势宗教

也让各门各派都获得了相对宽松的环境

这里既有道教第一圣地

崆峒山

(请将手机横屏观看,摄影师

王雅琴)

也有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的

拉卜楞寺

(摄影师

澍先生)

还有遍布甘肃各地的佛教石窟

如莫高窟、麦积山石窟

中国四大石窟,甘肃独占其二

一块密密麻麻的山体上居然聚集了

座洞窟、身泥塑石雕、余平方米壁画

也许正是这么多的神灵和人类一起

创造了多元的甘肃

(麦积山石窟,摄影师

澍先生)

然而

从宋代开始

中原王朝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

航海技术也在此时飞速进步

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地位

(丝绸之路海路与陆路图,制图

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

MichaelSchmeling)

到了明代

朝廷在包括甘肃的广大北方

建造起“豪华版”长城

其人力财力耗费之大远超汉唐

然而越是强大的长城

越是在极力证明国家的衰弱

甘肃已经不再是通衢

而是肃杀的边关

中央之国也已经日薄西山

(嘉峪关关城,摄影师

邱建军)

甘肃逐渐远离了开放的大舞台

曾经在开放时代富甲全国的甘肃

陷入落后、贫穷

直到近现代

欧洲人从海上袭来

中国的海洋文明重新开启

甘肃这个内陆省份则完全与此无缘

其人均GDP连续多年在全国垫底

甘肃的未来在哪里呢?

我想正是

一带一路的大机遇

因为历史已经证明

愈向西愈美丽

愈开放愈美丽

愈多元愈美丽

(嘉峪关关城,摄影师

邱建军)

来源:星球研究院

合水县怡露水业招聘:

合水县怡露水业有限公司因业务发展,现招聘送水工若干名,能吃苦耐劳,月工资以上;网络信息系统开发人员2名,月工资起。

联系

点下方“阅读原文”立即点餐!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北京中药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18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