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17天自驾攻略第五弹敦煌临泽武威
景点:嘉峪关长城、张掖丹霞地貌
DAY8:敦煌-临泽
第八个早上,天气很好,我们迎着朝霞出发了。决定就此向东,从河西走廊返回,经嘉峪关、酒泉、张掖等地朝宁夏银川而去。
河西走廊这条线较柴达木那条线自然条件稍好一些,右手方向是逶迤的祁连山脉。河西走廓里时而是戈壁沙漠,时而又是浅山草原,有时又是白杨树环抱的村庄。一路上,我们看见了强风雕蚀出的雅丹地貌,看见了如林的风电设施和高压电网,还有海拔五千多米的祁连山的雪峰一路相伴。在这样的道路上驱车驰骋,实在不能再美妙了。
经过大片农恳畜牧区时,看见大片的条田和青葱的林带,有一种姜夔在《杨州慢》中所描写的“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的感觉。
到了嘉裕关附近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我们本打算停车参观。景区在一个牌楼处设了个卡子,需要购票进入。所谓长城第一墩就是长城的第一个烽火台,也就是万里长城西端的起点。远远看去,是一个不高的土碉,与土碉相连的是己颓坏了的黄土筑成的不是很高的长城城墙。我们没有进去,只在隔着铁丝网的与第一礅十分类似的长城第二墩处拍了些照片,权当这就是到了长城第一墩一样。
虽然此时已是太阳高照,蓝天之上白云飘,但可能因为这里是河西走廊风口的缘故,能感觉到从祁连山雪峰方向吹来很大的风,非常寒冷。恍惚间我仿佛理解了唐朝王之涣那首著名的边塞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意境,充分感受到了古代将士们为国戌边的艰辛。
中午到达嘉峪关市,在景区边吃过午饭后,立刻直奔景区。想象中的嘉峪关就是长城的一个有关楼的城门洞而己,结果并非如此简单。此关实际上是一个防御力量和设施十分完备的关城,不到实地根本想象不出此关的巧妙和雄伟。
现将景区的介绍转述如下。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年),因建于嘉峪山西麓而得名,比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依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凭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的最狭窄处,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为古战场,关东有九眼泉湖,冬夏澄清,终年不竭。
明征西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经历了一百六十八年的时间,一座规模宏大的关城,矗立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上,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适合战争防御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廓,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固若金汤,牢不可破。”
这简介真是令人看得热血沸腾,心中油然生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徒步朝关城而去,从嘉峪关的东匣门进了关城。沿一条两旁是墙,墙上刻有关嘉峪关八景的古铜色浮雕的道路前行,路过一处摆放了许多石碑的碑廊而行,参观了关城内的关帝庙、文昌阁,和将军府等古色古香的建筑。
然后我们又参观了这个关城的瓮城和相关的有防御功能的各道城门。有朝宗门、柔远门、会极门和嘉峪关门。这些高大的城门、幽深的城门洞、还有木质的包有铁皮、钉有铁钉的厚重的双扇城门、城门洞基础的大长条石、城墙的方方正正的墙砖、门洞内留下深深车辙的条石道路,仿佛还记录的当年的金戈铁马,怒吼厮杀。
我们还登上了两道关城的城墙,参观了上城的马道、城墙上的角楼、城墙上的关楼,还有那些铸造于明朝永乐年间的铁炮。
站在又高又厚的关城之上,向外看,关外就是茫茫大漠,远处的祁连山上白雪皑皑。回望关内,则是树木葱郁、植物繁茂,高楼林立的嘉峪关市。
步出嘉峪关,关外是满眼的黄沙。站在这里仰视关楼,更能感到受此关的高大雄伟,感受凛冽的西北风吹得关城上的古旗猎猎作响。
回到关内,走在杨柳依依的关内景区里,走在青翠挺拔的白杨树的防护林带之内,这里的风柔和了许多,与关外的西风黄沙比起来,简直像两个世界一般。
离开了风景如画的嘉峪关市,又继续向东行驶。下午经高台县到临泽县,路过两个红色旅游纪念地。当年红军在临泽与马家军有过一场恶战,秦基伟等少数人突围成功。红五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在高台与数倍于己的马家军及民团武装血战十余天,军长董振堂和政委等三千多红军将士在高台壮烈牺牲。不过我们制定的行程里没有这个项目,所以没去参观。当然有兴趣的朋友倒是可以安排上一两个小时去详细了解一下这段历史。
当天我们就赶到了临泽住下,明天将要游览的七彩丹霞地貌可是个重头戏。
DAY9:临泽-武威
第九天的目的地是甘肃的武威,中途路过张掖,去看著名的七彩丹霞地貌。
张掖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古为河西四郡之一。这个怪怪的名称有两种说法,但意思都差不多。有的说是“张国臂掖(腋),以通西域”之意;有的说是“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要不是西汉大将卫青、霍去病等率军对匈奴的征战驱离,取得对包括张掖在内的西域的绝对控制,就没有汉朝几百年的长治久安,也就没有后来唐朝的鼎盛。凡是对西域控制得好的朝代,就是国力强盛的时代。反之,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腾飞必须打通和控制好西域,现在我国“一带一路”国策也具有“张掖”这个意思吧。
到了张掖的七彩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之后,我们直接乘座景区的观光车进了山。这里是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的复合区,面积非常大,方圆几十公里都是这种地貌。每到一处景点都依山而建盘山的木质栈道,通往山上的观景台,可以从不同角度和高度欣赏那些七彩的山体。
这里多是单斜山,所谓单斜山就是原来呈水平状的岩层,经地壳运动挤压褶皱后,朝一个方向倾斜而形成的小山丘。这些单斜山的地层主要是由不同颜色的薄层状泥岩、砂质泥岩及页岩相互间杂而成,形成了红、紫、黄、绿、白、灰等错落夹杂的奇特景观。
这些七彩的山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不由得使人产生一些浪漫的遐想。这是女娲炼石补天遗落了彩石,还是上帝打翻了颜料盘,抑或是织女遗落了彩缎。甚至有人大胆地将其形容为线条舒展柔美,身材圆润妙曼,衣裙七彩斑斓的大地睡美人。
景区里还有乘座彩色动力伞的观光体验。斑斓的动力伞在空中盘旋,看得更高更远,在他们眼里,这里的丹霞地貌一定更加美丽吧。
我们乘车去了四五个景点,每到一个景点就顺着栈道爬到山上的观景台。站在高高的观景台上,彩霞般的山体一览无余,视线越过彩山还可看见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江山如画”、“江山如此多娇”这些词语的深刻内涵,更加理解了荒凉的西域也有着那么多悲壮的边塞诗歌,理解了那么多英雄豪杰为这片土地抛头颅、洒热血,上演一幕幕壮烈的英雄史诗。
在景区外吃了个午饭,又继续前进。汽车奔驰在河西走廊,始终陪伴我们的是南面连绵起伏的祁连山雪峰和北面时断时续的万里长城。河西走廊里除了有少数沙漠戈壁而外,多的是绿树条田,金黄的菜花和青青的麦苗。时而还有茫茫的草原,以及放牧的牛羊。
感觉上河西走廊的景色比柴达木那条路线路要青葱繁荣得多,公路上逐渐增多的汽车就说明了这一点。下午很早我们就到了武威,从酒店的窗户向外望去,对面就是正东方向。于是我计划明天早点起来,期待着从这个窗口拍到武威的朝霞。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12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