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
导读
嘉峪关市是甘肃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千米;西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至新疆哈密千米;南倚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嘉峪关市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又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在那里,两千多年前开辟的中国与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的“丝绸古道”及历代兵家征战的“古战场”烽燧依稀可见。那里又是中国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交汇点,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市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工业旅游城市,也是丝绸古道上的明珠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上的中转重镇。
历史沿革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嘉峪关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年),历时年,于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米,面积2.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明朝初年,大破元军的征虏将军冯胜从酒泉骑马向西40里,涉水过“九眼泉”登上嘉峪塬勒马四顾,见南面贺兰山斜刺长空,西面戈壁如海,北面黑山威严,东面清泉绿洲,而嘉峪塬仿佛河西走廊这条连通东西的大河的中流砥柱。于是上表朱元璋称嘉峪塬“此咽喉要地,令关踞其中,当固若金汤”,于公元年建关城于嘉峪山西塬,关以山名,始称嘉峪关。
经过余年的4次大规模扩建,年兵备道李端澄主持修建关楼,11年后又建东西两座城楼。城楼修好了,却依然是孤城一座,番兵在而后的十几年里两度围困攻破嘉峪关,或是干脆绕过它去劫掠附近地区。年,明嘉庆十八年尚书翟銮巡视西北,看到孤苦伶仃的嘉峪关,上书皇帝恳请加固关城修缮边墙,并修建断开戈壁连接南北山峦的一百余里的城墙与长城相连,至此嘉峪关才成了今天这座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
1
嘉峪关关城
嘉峪关关城雄峙于祁连雪峰与嘉峪黑山之间的岩岗上,地势险峻,气势以雄伟、巍峨壮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该关城始建于明朝洪武五年(公元年),是万里长城的著名关城之一,也是长城沿线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雄关。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嘉峪关关城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组成。内城周长米,面积2.58万平方米,城墙高11米,高达17米的三层三檐式的嘉峪关楼、柔远楼、光华楼建在城台之上,有雄踞西陲、俯视天下之感。关城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关帝庙、牌楼、戏台。关门西开,是古代出入关时必经之门,上刻“嘉峪关”三个大字为清乾隆皇帝手书。
嘉峪关关城设计建筑非常独特,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多道防线,形成重叠并守之势,加上两边高山对峙,关居其中,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布局设计真是巧夺天工,有鬼斧神工之妙。出关西行百余米外,有“天下雄关”石碑,雄踞关前,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嘉峪雄关又和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互争雄姿。
2
长城第一墩
自嘉峪关向南行7.5公里长城尽头,有一座高约(残留)11米的烽火土墩,这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又是长城线上无数烽火墩台中形势最险要的墩台,故名“万里长城第一墩”。长城第一墩由明代甘肃镇肃州兵备道李涵筑于嘉靖18年(年)。原台长、宽、高均为14米,呈正方形棱锥体,后来部分岸壁塌毁,只有现存的台墩依壁而立,其险无比。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近年来嘉峪关市政府投入资金,先后修筑了第一墩北侧30多米的仿古长城城墙,并对第一墩设置护栏予以围护。在这里可以凭吊雄浑博大的古代文明,并领略戈壁的浩翰和大漠的奇异风光。 墩台南临祁连山北麓讨赖河峡谷80余米高的悬崖峭壁,伟岸挺拔,别有风姿。旁边有中国长城研究专家魏传统先生手书的“长城第一墩”碑文一块,站在第一墩东面约50米处向西北望,见讨赖河从祁连山“冰沟口”冲出,切割出百八十米深的峡谷,险峻壮观;长城从这里起步,宛若游龙,腾跃于戈壁瀚海之上,直奔万里之外的辽东大海。
3
古墓群
在嘉峪关市区东14公里处约1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上留存着余座魏晋时期的古墓群,自年以来共发掘13座,出土了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骨尺等大批文物,更重要的是,这些古墓大多为三室墓,建筑奇特,其壁用干砖垒砌,不用任何粘合剂,地铺花砖,封顶严密。最令人惊叹的是墓壁的砖面上绘有丰富的彩色图画。大幅壁画占几块砖面,小的只是一砖一画,单幅主题,亦有连续多幅,形成一个完整故事。
墓内壁画内容计有农桑、畜牧、狩猎、出巡、驿使、屯兵、营垒、庖厨、酿造、宴乐、洗梳妆、穹庐和建筑装饰等多方面。其中的骑马送信的“驿使”图,年全国邮联第一次代表大会出了“小型张”邮票,发行后在国内外引起很大反响。这些壁画画面生动逼真,笔法简练有力,这些画均早于敦煌莫高窟壁画,对今人研究魏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农业、畜牧业、林果业、文化民俗及地理气候均提供了详实的史料佐证,被专家学者赞为丰富的地下画廊,以其很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吸引了中外学者和游人。年建成了面积平方米、前后两院的“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博物馆”。
4
七一冰川
位于嘉峪关以南多公里处的祁连山腹地--“七一”冰川海拔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冰层平均厚度70米,最厚处达米,是我国典型的大陆性冰川,也是亚洲距城市最近的冰川之一。这座巨大的冰川,横卧在高山环抱之中,辉映在丽日蓝天之下,洁白晶莹,光茫耀眼,象一帧巨画,美不胜收。冰川之水还为河西走廊戈壁瀚海创造了无数鲜为人知的自然景观,冰川水从祁连山流出,经深山峡谷;就雕琢成百丈深渊的幽谷、流入沙漠变成潜流,使形成各种地下清泉,有的储积成各种沼泽、池塘,变成湖泊、海子,被称为瀚海明珠;在晴朗之晨,远眺无垠荒漠,只尹涛涛海水,汹涌澎湃,泛起多道涟漪,在天地相连之处,像急速流动的白色海浪(实为地气),在迷幻雾气中显出高楼大厦、雄关楼阁,甚至五光十色的光柱,还会显出工厂、田野、车水马龙的闹市,所有这些若隐若显,被掩映在奇光异彩的沙漠之中,这便是人们想要见到的“海市蜃楼”。
5
长城博物馆
位于嘉峪关市新华南路西侧,建成于年底,是我国第一座全面、系统地展示长城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长城博物馆占地面积12,平方米,陈列面积1,平方米,主体建筑外形呈烽火台式,恰似烽燧相望。陈列内容分为“春秋、战国长城”、“秦、汉长城”、“北魏、隋、唐、辽、金长城”、“明长城”四部分,以“伟大的长城”为主题,把从战国到明代三千年间的长城构筑史以图表模型、文字版面、彩色图片的形式浓缩在1多平方米的展厅空间中,既为长城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又使人们在短时间内,对中国长城在时间、空间演化上有一个整体、直观的了解。
6
左公柳
在嘉峪关长城下留有晚清重臣左宗棠西进收复新疆时带领湘军一路所植道柳。左宗棠(~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代晚期著名儒将。左公从小生活在湘江之滨,对绿树有着特殊偏爱。
据传,十九世纪下半叶他为收复新疆而率领湘兵来到西北大漠,深感气候干燥,寥无生气,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军队,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带和近城道旁遍栽杨树、柳树和沙枣树,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巩固路基,二是防风固沙,三是限戎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凉,凡他所到之处,都要动员军民植树造林。后来人们便将左宗棠和部属所植柳树,称为“左公柳”。
如今在西汉酒泉胜迹景区内,还有一棵三人才能够合抱的左公柳。这棵粗大的垂杨柳虽然皮爆体裂,疮痍昭昭,然而却苍劲虬韧,铁骨铮铮,每到夏秋时节,绿荫匝地,显示了固守绿洲的顽强生命力。这样的左公柳今天已经不多了,但在嘉峪关、玉门镇和瓜州县,还是可以寻到的。左公柳庞大的身架上,那些密密的细长如刀刃的叶片,年年都在传递着新春的信息,传递着左宗棠和潇湘子弟“绿满天山”的期待。
7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
嘉峪关方特欢乐世界位于嘉峪关市南市区方特大道,由深圳华强集团投资打造。它是目前甘肃规模最大的高科技第四代主题公园,被誉为“东方丝路明珠”,同时它也是嘉峪关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主题公园不同,方特欢乐世界的游乐项目大多采用交互、体验、参与的表现形式,以中国文化和高科技互动为特色。以国际最先进的4D动感影像技术为手段,或惊险刺激,或新奇有趣,老少皆宜寓教于乐,能够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欢乐体验。与此同时,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服务地方经济,兰州铁路局于年4月30日开设由兰州开往嘉峪关南站的D次“嘉峪关方特号”品牌列车。
编辑/于奇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儿童白癜风的早期症状如何治疗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gr/2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