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经典国际大片,将镜头对准了嘉峪关

还记得之前霸屏的

纪录片《河西走廊》吗?

又一部经典国际大片,

将镜头对准了嘉峪关!

它就是——《河西走廊之嘉峪关》

最新进展奉上。

11月28日,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创作文本成果评审会在北京举行。这部纪录片将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不同视角,展现嘉峪关从文化交汇交融到现代化工业旅游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历程。

在纪录片《河西走廊之嘉峪关》创作文本成果评审会上的讲话

市委书记王砚

(年11月28日)

刚才,各位专家围绕《河西走廊之嘉峪关》文本创作,从故事取舍、叙事策略、文化视野、精神挖掘等多种角度,提出许多富含价值启示的意见建议,并对纪录片承载和诠释好历史记忆、民族精神、文明价值寄予厚望、充满期待。各位专家发言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人文精神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令人感动,也激励和感染我们用心把《河西走廊之嘉峪关》这一首部全景展现嘉峪关历史与现实的纪录片打造成文化精品工程,留下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艺术经典,奠定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此前我已仔细阅读过文本,并把想法和创作团队进行了沟通。刚才聆听专家的发言,又给了我新的启发。这里再谈一点浅见,供制片人和文本创作团队参考。

第一,要把握好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嘉峪关,从自然环境看,深处戈壁大漠腹地,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山势峥嵘、塞原凄然、朔风怒卷,放眼所望曾是一片不毛之地,本应为人迹罕至之地。从版图区位看,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长期远离中原王朝统治腹心,舜帝流放“四凶”于中国四极边远之地,就曾“迁三苗于三危”,可能离嘉峪关也远不了多少,林则徐从浙江发配至伊犁,跋涉16个月方至嘉峪关;从地理面积看,嘉峪关夹在祁连山、黑山之间,南北仅15公里,辖区总面积不足0.3万平方公里,可谓是弹丸之地。然而就在这样一个地方,筑起了“东南谁比此关雄”的巍巍雄关,频繁上演一幕幕攻与守、战与和的历史大剧;留下了无数探险家、将士、商贾、使节、僧侣、诗人、学者、官员、农夫、牧民坚毅前行的足迹,写下了堪称不朽的传奇;建设了西北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在共和国的历史关节点上发挥了不同寻常的作用,成为全国唯一以长城关隘命名的城市。如今用纪录片去再现、去阐释、去思考,就在于嘉峪关事关国家经略、国防建设和经济格局。古往今来,世事变迁,但嘉峪关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作用没有变,这就是其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所在。

当然意义与价值,还在于这里护佑着中华文明的安宁。作为世界古文明唯一延续,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今天依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离不开“严关百尺”的险峻关隘和一代代忠诚的守护者。“河西安、中原安”、“欲保秦陇,必固河西;欲保河西,必斥西域”。嘉峪关正是抵御外患饮马黄河、觊觎中原的前哨前沿,作为一座庞大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为渔樵耕读、诗书风流提供了坚不可摧的屏障。“亡秦必胡”的传言下,始皇帝遣蒙恬率兵30万征讨匈奴,征民夫70万修筑长城。匈奴驱逐月氏、乌孙,进占河西,袭扰中原,对汉王朝构成极大威胁,“京师震恐”。直至汉武帝发起“漠北之战”、“河西之战”大败匈奴,“据两关、列四郡”将河西纳入中华版图,才为最终消除匈奴边患奠定基础。至明代设嘉峪关,“西控西域,南隔羌戎,北遮胡虏”,嘉峪关成为甘肃镇最西边的前哨阵地和堡垒。共和国在这里设立酒钢,也是出于对国防工业布局的考量,毛泽东就曾说,“酒钢问题解决不好,我睡不着觉”、“这是同帝国主义争时间”。

更有意义与价值的,还在于这里滋养着中华文明的内涵。嘉峪关扼守中原与西域、中亚、欧洲交流的咽喉之地,曾长期站在中华文明对外开放最前沿,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走向,影响着世界文明的进程,书写了人类文明史的华彩篇章。

不同民族在这里兴起汇聚,走向历史深处;不同文化在这里交往交汇,传播至中原腹地;不同文明在这里碰撞交融,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源源不断供给养分。这里还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丝路盛景,直至南宋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仍然还是一条商贸大道。在清朝同治时期,嘉峪关商贸集市繁荣,“铺户住房、茶寮酒肆、旅店牙行,约千余户”,属于通商口岸,自嘉峪关向西亚、欧洲市场输出的茶叶约占国外市场的三分之一。这里还见证了泽被千秋的丝路精神,成为了自强不息、宽厚仁义、坚忍不拔、开拓奋进的精神象征。

所以,嘉峪关的设立,在于国家民族的需要。我们拍摄这部纪录片,也是出于这种需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来反观嘉峪关“军事重地、商贸要地、文化高地、旅游胜地、精神宝地”的独特定位,把嘉峪关所象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传递给世界,在新时代为嘉峪关赋予新内涵。

第二,要把握好纪录片的叙事角度。在《河西走廊之嘉峪关》这部纪录片里,要做好意义表达和价值传递,我认为需要把握好三个层次的问题。

首先,要由小见大,以小关卡见大格局。嘉峪关关城周长米,面积2.5万平方米,在绵延万里、横亘千年的丝绸之路上,其实是一座很小的关卡。但是从大视角切入去解读这座小小的关卡,用宏大的叙事格局讲好细小的故事,境界和角度就会大不一样。通过讲述发生在嘉峪关的人物故事,可以反映出两千多年来的河西地区的兴衰变迁、中华文明的浑厚磅礴、中华民族的繁荣兴盛。通过挖掘嘉峪关关城遗址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可以反映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通过展现嘉峪关河西咽喉、丝路枢纽的交通节点地位,展望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筑互联互通体系所具有的独特意义。

其次,要由浅入深,以浅故事见大理念。在叙事角度上,一是把握好战与和的关系,阐释和平主题。修是为了不修,长城的出发点在于护卫民众生活安宁,在大致于北方国土从东北至西北的毫米降雨线上修建长城,在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间建立了秩序,通过防御来处理民族间关系,止戈为武、以武止武,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和平。二是把握好关与路的关系,反映开放价值。长城曾长期给人以闭关保守的错误印象,其实不然。设关的目的并非是单纯为了阻挡,是为了更好地通达,嘉峪关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关”而在于“门”,不论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中转枢纽,还是清代的商贸口岸,更多的是货物流通的商道和文化传播的通道。三是把握好武与文的关系,凸显文明理念。金戈铁马、杀伐征战,并不是长城的全部,战争在毁灭的同时也在传播文明、推动进步。更漫长的岁月里,硝烟散尽,文化、文明伴随历史的发展传承延续,长城遗迹最终成为了文明的象征。四是把握好分与合的关系,彰显民族繁荣。三苗、氐羌、月氏、乌孙、匈奴、鲜卑、吐蕃、吐谷浑、党项、回鹘、突厥、蒙古,一个个民族都曾在这里登上历史舞台,彼此之间也有纷争、冲突乃至征战,然而更多的是和合、交流,最终构成了中华民族统一整体。五是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体现开拓精神。嘉峪关曾是边塞重镇,最终成为“口里”要冲,正是中华民族开拓奋进史的体现。先人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不断交往交融中,东亚大陆适宜农耕的地带都成为中国历史传统疆域,到清朝最终确定了中国现代版图。六是把握好修城与修德的关系,表现物质构造与精神价值。物质的长城不是万能的,最终决定权在于精神的长城。年,古北口总兵蔡元上书请修筑长城,康熙不准,称“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真正的长城在百姓心中。人民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就是一道坚定的长城、永远的长城。

最后,由近及远,以眼前景见大战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天下”情怀,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家摆脱了近代以来落后挨打的悲剧性命运,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转折。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口,作为全球治理体系中重要的参与者和践行者,检视文明遗产、超越国家视野、确立全球眼光,让中华文明天下情怀重新回到现代,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纪录片的思考维度,也应当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角度出发,深刻阐述多元成为一体,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和文化包容的国家利益共同体;按照“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的要求,深入揭示单体走向互联,体现“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倡议、世界方案、人类共享”的特质,展现推动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世界的理念,彰显中国作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世界大国的担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根据录音整理)

看完这篇深度美文

小伙伴们有什么感想?

众所周知,甘肃正在打造纪录片大省!

而咱们嘉峪关,也是一座纪录片创作的“富矿”

↓↓↓

嘉峪关,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城市,也是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重要交汇地。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底蕴和海纳百川的包容性,更是有着戈壁浩瀚的大漠风光,是拍摄纪录片的绝佳取景地!

成功举办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

每一次都是星光熠熠、大咖云集!

各界精英齐聚一堂,共谋纪录片发展的未来之路!

优质纪录片同平台展播,齐放光彩!

嘉峪关广播电视台创作的纪录片多次荣获国家级大奖

近年来,嘉峪关广播电视台在拍摄纪录片方面持续发力,成立的专题摄制组不断踏上征程,每天驱车五、六十公里,爬冰卧雪风雨无阻……相继拍摄出了多部纪录片,其中,纪录片《河西走廊?黑山》、《河西走廊?文殊口》、《鲁国栋过冬》更是多次荣获了国家级的大奖。

1、纪录片《河西走廊?黑山》入围年第五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2、纪录片《河西走廊?黑山》荣获第21届中国电视纪录片短片好作品奖

3、纪录片《河西走廊?文殊口》荣获第22届中国电视纪录片长片好作品奖

4、纪录片《鲁国栋过冬》、《河西走廊?文殊口》入围年第六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

5、纪录片《鲁国栋过冬》入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评优单元复评名单

6、纪录片《河西走廊?文殊口》受国家广电总局推荐成为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

肿么样?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会觉得,

咱嘉峪关是一座纪录片创作的“富矿”?

现在,就来一起看看咱们的“矿产”吧↓

一部走心的纪录片,一段最美的旅程!

《河西走廊?黑山》

简介: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段,文化资源丰富,历史底蕴深厚。作为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古道上的重要关口,黑山,在历史长河中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变迁,留下了人类文明和发展的足迹。本片在黑山文明的发展和人类个体的生活轨迹中讲述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文明传承,全面反映从远古到现代,这条河西走廊上散发的历久弥新的文明气息!

《河西走廊?文殊口》

简介:文殊口坐落于祁连山主峰素珠链脚下,自古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融入河西走廊,融入华夏文明的重要通道。文殊口内,苍翠的农田演绎着农耕文明的繁盛;文殊口外,古老的游牧传统在延续。本片真实记录了文殊口外卯来泉古堡下的牧羊人家、文殊山父子两代守庙人、祁丰东纳藏族学者王岩松等几位典型人物的生活和生存状态,他们的信仰追求和精神之美,突出表现河西走廊多民族的融合、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史与现实的交融。

《鲁国栋过冬》

简介:天祝山区的鲁国栋无师自通,自幼跟着电视中的杨丽萍学了一身舞艺。从夜店到全国十大剧院,他跳上了一个比一个大的舞台。为了心中更大的梦想,他带着12岁的妹妹来到嘉峪关市,边习舞边打工,供妹妹上学。冬天来了,母亲决定接走和她相依为命的妹妹,而此时,卫视春晚也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tv.







































专业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会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cz/151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