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是谁选址并兴建了嘉峪关
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和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因而也是中国丝绸之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交汇点,在明代更是甘肃镇肃州卫的前哨和西北的防务要地,素有“河西重镇、边陲锁钥”之称。
嘉峪关北依马鬃山,南据祁连山,两山对峙,中间只有一条10多公里宽的通道,无疑是建关的首选地点。
那么是谁慧眼选地址,在此建关的呢?
传说在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派征虏大将军冯胜率兵西进追歼元朝的残兵败将,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直取河西走廊,大破元兵于甘州(今张掖)一带,进军肃州(今酒泉)直达居延海、玉门关外,为收复河西建立了奇功。朱元璋为了巩固西北边陲,遂命冯胜将军在河西建关设防。
冯胜将军遵旨带众将领骑马日行夜宿,仔细观察地形。可是所到之处,宽度大都在公里以上,这个号称“河西走廊”地方,简直就是平原,哪里找得到适合建关的地方?正在冯胜将军及众将领“踏破铁鞋无觅处”而发愁之际,有一天,他们来到肃州西面约25公里的的嘉峪山下,但见这里祁连山雄峙于南,马鬃山耸立于北,西接群山大漠,东连平畴绿野,依山靠水,地势险要,感到是建关的好地方。
冯胜将军率众将领骑马涉过“九眼泉”,登上嘉峪山,再仔细观看了山形水势,情不自禁地赞叹道:“此地乃咽喉之地,建关地势天成,妙哉!”他又仔细观察了山脚,见地势平坦,基石牢固,方圆约50亩地,认定这里就是建关的理想之地。众将领也一致认为:“此地峡谷似瓶,易守难攻,在此修建关口,定然固若金汤!”于是,冯胜将军就将关址选定在此处,并立即破土动工,不到一年就修筑了周长二百二十丈的嘉峪雄关。
传说必定难以可信,《肃州新志》中对于嘉峪关城有这样的记载:“宋元以前有关无城,聊备稽查。明初宋国公冯胜略定河西,截敦煌以西悉弃之,以此关为限,为西北极边。筑以土城,周二百二十丈,高二丈余,阔厚丈余。址倚岗坡,不能凿池。东西两门各有月城旋以此关,为紧要门户。遂与永定、临水、河清、新城、金佛、下古、塔儿湾、乱石堆、清水九堡,同时加高或五六尺、七八尺不等,连旧城共高三丈五尺”。《重修肃州新志》中亦云:“嘉峪关在州西七十里嘉峪山西麓,明初置。洪武五年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路必由此,筑土城,周二百二十丈”。
读了以上两段文字,可以认为宋元以前的“关”,只是卫兵把守稽查的关。嘉峪关乃冯胜将军于明代初选址兴建,应该是可以肯定了的。
来源:张再坤说史
内容来自网络,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9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