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长城防线上的天然险
明代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简称嘉峪关长城防线)由天然险、关堡、墩台、墙体、壕堑5大类别20种形态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军事防御遗存点构成。其中嘉峪关辖域内的天然险含祁连山、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以及看不见的纵深。明代就是以这些天然险为母体,因地制宜,修筑了关堡、墩台、边墙等配套防御工程,共同构成了庞大的嘉峪关军事防线。其规模、设施布局堪称“边关锁钥、中外巨防”。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的重要关口,纵深广阔的嘉峪关长城防线是世界冷兵器时代最重要、最经典的国家防线,凝聚了中国古人的军事智慧。
一、祁连山
祁连山是河西走廊的屏障。因为它的存在,使嘉峪关地域成为古人东来西往在青藏高原以北、蒙古高原以南必经的通道。嘉峪关长城防线防御祁连山北坡诸山口,与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共同封锁河西走廊。
二、讨赖河峡谷
讨赖河峡谷是嘉峪关建关最重要的依凭和保障,也是嘉峪关长城防线上最典型的自然长城。它的存在,使祁连山北麓至关城之间的防御变得相对简单容易。讨赖河峡谷深陷地下、峭壁垂直、纵阔百米左右,是入侵者无法跨越的长城。讨赖河峡谷在祁连山里自东向西,在祁连山外自西向东,给肃州、嘉峪关的安全上了双保险。讨赖河峡谷上的天生桥、阻坝桥曾经让入侵者反复争夺,是防线上的咽喉。祁连山北麓的营堡、墩台,无不因讨赖河峡谷上的这两座桥而建。从第一墩到关城之间的墙壕和边墙,也可以看做是峡谷的延伸。
三、黑山
黑山陡峭难攀,是典型的天堑。黑山诸山口被镇北墩、黑山儿墩、石烟墩、石关峡口墩、高沟墩、月儿湾墩、边山墩、榆树泉墩及双井子堡、石关儿堡等布控。
四、新城草湖
新城草湖湿地广袤,沼泽湖泊遍布。湖区制高点亦被钵和寺后墩、钵和寺东墩、马路山墩、梧桐林墩、泛沙泉墩、沙岗墩及小钵和寺、新城堡、野麻湾堡等设防,发挥着自然长城的作用,卫护防线北部。
五、纵深
嘉峪关长城防线东西、南北跨多里。在讨赖河与黑山之间、祁连山与文殊山之间、黑山与新城草湖外围都有广阔的戈壁沙漠,是防线纵深的主要构成。戈壁沙漠没有水源和补给,可导致入侵者人困马乏、粮草接济不易,兵力分散,战力衰退,同样发挥着长城功能。嘉峪关长城防线的纵深履行了墙体无法达到的防御效果。
嘉峪关长城防线是山川地理襄助国防的经典,蕴含着先民智慧。中外巨防就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是长城文化的精髓。嘉峪关长城防线因此是甘肃省打造国家长城文化公园的坚强支撑。(嘉峪关党史和市志研究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