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长城博物馆嘉峪关明代长城防线

嘉峪关明代长城防线

▽▽▽

是世界上辖域最大的边关长城防线

是世界上最经典(最低建设成本、最高戍守效率)的边关长城防线

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建筑耗时最长的边关防线

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最多国度、最多民族争夺的区域和地带

是世界上承载国防命运时间最长的边关和人文界线

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军事设施最集中、长城形态最丰富的边关国防

▽▽▽

前言

嘉峪关市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现代新型的旅游城市。

嘉峪关地域是公元前年汉设酒泉郡,建酒泉塞的一部分。在丝绸之路开通后的历史中,嘉峪关依凭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扼控河西走廊,祁连山、黑河、巴丹吉林沙漠拱护防线两侧,保障着道路的畅通。嘉峪关地区由此成为西域文明东进和中原文明西出在青藏高原以北、蒙古高原以南一带必经的通道,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聚之地。

十世纪前,嘉峪关只有在汉、晋、隋唐属于中原王朝,其他时期多被河西政权、北方或西域少数民族政权占据。唐以后多年,嘉峪关被吐谷浑、回鹘、西夏、蒙古等占据。明朝为抗御蒙古修建了横亘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嘉峪关是明朝有效控制区域最西端。

△天下雄关

明代嘉峪关是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统辖区域称为嘉峪关防线。地方志记载:“嘉峪关长城起于卯来泉之南,讫于野麻湾之东北”。嘉峪关防线西南起祁连山北麓红泉墩,南至肃南县境内卯来泉堡,西至玉门市境内骟马城以东,北至花城湖以北金塔县境内,东至肃州银达镇两山口堡以西,东南至肃州金佛寺堡,整个防线宽阔纵深百里多。防线上的人工长城倚凭嘉峪关境内及其周边峡谷、崇山、湖沼等天险,与地理地势紧密结合,浑然一体,构成庞大军事防线。

十五、十六世纪,嘉峪关“三面临戎,势甚孤悬”,围绕嘉峪关对峙、攻守的战争时有发生。每次战争后,明军都在防线上极易突破的地方增筑长城,安置警戒,弥补薄弱,加强防守。经过多年加固扩建,最终形成长城依地理梯次分布、层层设防、有广阔纵深的嘉峪关长城防线,嘉峪关关城是防线的指挥中枢。

△长城第一墩

国家文物局把长城形态分为人工墙体、壕堑、天然险、独立营堡等类。嘉峪关防线辖域规模巨大,军事设施密布。据《肃镇华夷志》《秦边纪略》等志书记载,防线上有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各类长城建筑。

人工墙体主要是边墙、墩台、紥dai等。边墙主要分布在关城南北两翼、野麻湾、新城境内,总长超过70里;墩台分境外墩、沿边墩、腹里墩三类共70多座。营堡主要有嘉峪关、新城堡、野麻湾堡、小钵和寺、新营盘、路家泉墩营盘、红泉堡、石关儿营盘、卯来泉堡、双井子堡、横沟屯庄等。

壕堑分壕沟和堑两类,包括墙壕、远壕、城壕、外壕、壕棱、斩崖、崖栅、远墙、水壕、山壕、边壕、墩壕等。

天然险主要是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南山等,都是防御体系的组成部分,发挥着抵御、阻滞敌方进攻的作用,与长城建筑共同构成防线。

因为依凭天险、位置冲要、建设周期长、工程体量庞大、长城形态丰富、纵深广阔、久历战争等原因,嘉峪关防线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最重要、最经典的国家防线。雄浑壮美的嘉峪关防线是当仁不让的露天长城博物馆。

嘉峪关明代长城防线分布图

明朝为抗御蒙古修建了横亘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嘉峪关是明朝有效控制区域最西端。

在争夺嘉峪关的战争中,“据一关而撼下”“得嘉峪关得天下”。嘉峪关的得失就是亚洲格局此消彼长的分水岭。就因为嘉峪关掌握在明朝,才形成了今天的历史。“河西锁钥”“天下雄关”“中外钜防”就是明清时期嘉峪关发挥作用的真实写照。

嘉峪关长城形态浅观

吴晓棠/文

汉代起,嘉峪关一带“因地形,用险制塞”。明朝为抗御蒙古修建了横亘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

9年4月18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测绘局公布明长城最新信息和相关数据: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祁连山东麓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百五十六个县域,总长度.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公里;壕堑长度.7公里;天然险长度为.4公里。

据此结论,长城就是被加工利用,能阻滞敌人入侵的地理条件、人工设施。长城的形态分为人工墙体、壕堑、天然险、独立营堡等类。

嘉峪关防线辖域规模巨大,军事设施密布,有丰富的长城形态。据《肃州志》《肃镇华夷志》《秦边纪略》等志书记载,境内人工墙体、壕堑、天然险、独立营堡等类长城具体细数如下:

人工墙体主要是边墙、墩台等。

边墙主要分布在关城南北两翼、野麻湾、新城境内,总长超过70里。

南边墙

嘉靖十八年(年)筑,连接关城至讨赖河峡谷。长十五里。西侧为墙壕。

墩台分境外墩、沿边墩、腹里墩三类共70多座,按瞭望警戒传递信息所需规律分布于防线各处。大部分遗迹尚存,位置冲要的嘉峪关墩、歇马店墩、新腰墩等遗迹无存,但根据志书记载的上下墩台方位距离推测,仍可确定大致位置。

大湾墩(暗壁3号敌台)

位于关北边墙上,距高沟墩一里,与南二里处小湖儿墩、北暗门墩相望,瞭望警戒中间豁谷地带。与北暗门墩、石关儿墩对接烽火。

石关儿墩

嘉靖年间筑。位于石关峡口南侧山顶。《肃镇华夷志》:“离城八十里,虏鲜至此。”

壕堑主要是墙壕、远壕、城壕、外壕、斩崖、崖栅、远墙、水壕、山壕、边壕、墩壕等;

暗壁壕堑3号烽火台

《肃州新志》记载:嘉靖十八年,嘉峪关……墙壕淤损,宜加修葺,乃于壕内凑立边墙,每五里设墩台一座,以为保障。

明万历元年,巡抚都御史廖逢节议题接帮城堡。嘉峪关与永定、下古城、新城、金佛寺T清水、乱石堆、塔儿湾、临水、河清站9堡。……深筑敌角、墩台、悬楼、角楼共座,城壕、外壕、壕墙、远墙各1道。

志书记载的墙壕、城壕、外壕、壕墙、远墙等都是壕堑长城的具体形态。

墙壕分布于关城南北边墙西侧,与边墙平行,遗迹清晰。

关北墙壕

位于关北边墙外侧,宽一丈五尺,深一丈,底阔七尺,阻敌跨越。

南墙壕

十五世纪之前筑,连接关城至讨赖河峡谷。位于南边墙西侧,与南边墙平行。

远壕分布于关城西、北,应是墙壕延伸。

关西远壕

壕堑类长城,亦称拦马沟,有弓弩标指作用。

城壕在罗城外侧。

城壕

壕堑类长城,分布于罗城下。

外壕在外城外侧。

关南外壕

壕堑类长城,位于外城南侧。

远墙在罗城西二里处可见。

远墙

壕堑类长城,亦称壕栅。把沟壑削凿垂直,阻敌通过。有火炮标指作用。

崖栅在关城北和黑山之间的山坡上。

崖栅

壕堑类长城,把关城与黑山之间山坡东侧削凿垂直,成悬崖状,阻敌冲下。

水壕在新城草湖及边墙间。

斩崖在关城所在平岗西、东、南山坡上。

斩崖

壕堑类长城,把关城所在平岗西侧、南侧、东侧缓坡削凿成垂直,阻敌接近。

山壕在黑山上,紧贴悬壁长城外侧。

墩壕在关城北小湖儿墩等墩台周围。

小湖儿墩墩壕(关园子墩)

《肃镇华夷志》:“城西七十八里。”位于关北边墙外侧岗顶,距北暗门墩一里,与北二里处高沟墩、大湾墩相望,瞭望警戒中间豁谷地带。墩台南、西有墩壕。

墩台所在平岗东为崖栅,北为墙壕。这里是关城所在高岗东北角。

边壕在野麻湾边墙沙坡墩外侧。

紥dai就是用灌木树枝与泥土层层叠压做成的屏障,壕棱就是在戈壁上用砂石堆积而成的棱状墙,是人工墙体。紥dai、壕棱等遗迹无存。

营堡主要有嘉峪关关城、新城堡、野麻湾堡、小钵和寺、新营盘、路家泉墩营盘、红泉堡、石关儿营盘、卯来泉堡、安远寨营盘、双井子堡、横沟屯庄等。除关城保存完好外,大部分只残存遗迹,新营、路家泉墩营、安远寨营盘遗迹无存。

双井子堡

万历二十九年(年)筑,扼守黑山西南,卫护丝绸古道。位于嘉峪关西40里,是嘉峪关的前哨阵地,是军队在关外第一站宿卫营盘,也是一座设备完整、可驻戍转运、能战能守的城堡。双井子堡遗址现被兰新公路一分为二。

城堡周长.3米,现存墙长米,堡为长方形,墙体残高4.2米,底宽2.8米,上宽1.6米。城堡有东、西两门,东门已毁,西门楼台遗迹清楚可见。门洞深10.5米,宽4米,门顶上有楼台,面积平方米。从残存的瓦片可以看出当初楼台上建有城楼。楼台内侧有一斜坡马道,长9.5米,宽2.6米,现在仍然能够沿着马道登上城头。东墙外10米处有一庙宇遗址,只存庙台。

野麻湾堡西二里、边墙外侧还有专门阻挡风沙的长城。

天然险主要是峡谷、崇山、湖沼等。讨赖河峡谷、黑山、新城草湖、南山等天险被古人当做长城,是防线的母体,也是主体。发挥着抵御、阻滞外敌入侵的作用。

石关儿营盘

嘉靖三十五年(年)置。《肃镇华夷志》:“在嘉峪关西北,离城七十五里。嘉靖元年,西番巴郎族北言秃在此住牧,今无。

嘉靖三十五年,兵备副使陈其学筑一营以备西北山口,有御寇矣。”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重修。

还有一种特殊的长城,就是纵深。在冷兵器时代,防线纵深广阔可增加敌人占领的难度,稀释消耗敌人的力量,本身就发挥着长城功能。

长城的选址坚持用险制塞、阻滞入侵的前提,修建秉承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原则,致使嘉峪关防线有如此之多的长城形态。很多壕堑长城历经几百年风雨侵蚀、沙土壅埋,不易确认原貌,置身跟前,以为自然形成,其实仔细辨认,就会发现是古人施工。

讨赖河墩(天下第一墩)

嘉靖十八年(年)置。此前,察合台后王势力和蒙古余部为渗透嘉峪关防线,曾在讨赖河结冰期和枯水期从上游下至河床,沿峡谷底东进,偷渡绕至嘉峪关背后攻击或袭扰肃州。为此,明军于年斩断天生桥,修建讨赖河墩,监视谷底,防止敌人把河床当通道。墩台通过南边墙、南墙壕直线连接关城。如遇敌情,烽火顿起,关城可迅速反应。墩台位于南边墙尽头,矗立在讨赖河河北峭壁顶部,且依峭壁而建,立于墩上,可直视谷底。此处峭壁高于对岸,居高临下,呈凹状,墩台位于凹状结构的中间部位,这个位置可观察到河床上下游一里内的全部细节。只有在这里建墩,才能实现最佳观察瞭望效果、最低建设成本、最短传送烽火时间的完美结合,这里是讨赖河墩独一无二的选择。瞭望监视谷底就是讨赖河墩的主要作用。

因在南边墙尽头,80年代旅游早期被称“天下第一墩”“万里长城从这里开始”。古人视讨赖河峡谷为大长城,长城继续溯讨赖河而上,红泉墩实为长城起点。

这里是世界上冷兵器时代最重要、最经典的国家防线。如此众多的长城形态,是当之无愧的露天长城博物馆。

毛富: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嘉峪关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吴晓棠:嘉峪关市党史和市志研究院副院长

以上图文节选自由大雅文化承制的《嘉峪关明代长城防线》。

兰州大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

-







































寒假期间做白癜风检查
白癜风什么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52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