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初秋的十月,从兰州到敦煌,横跨一千多公里,遂了心念已久的甘肃之行。与其叫甘肃,我更愿意叫河西走廊。塞北一向是与江南相对的意象,亦如诗词之豪放与婉约。河西这块边塞之地纳入中国版图,还得从汉武帝说起。
1
使者·使命
公元前年,当25岁的张骞,从17岁的汉武帝手中,接过代表大汉帝国的符节后,他可能不会想到,他这一趟西行,将会历尽波折,充满艰辛,同时也将载入史册,光照千秋。
当时的河西走廊被匈奴所控制,张骞准备穿过河西走廊,去联系被匈奴赶出河西地区的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没想到,刚进入祁连山没多久,张骞便被匈奴人发现和抓获,关押到了匈奴王庭。这一待就是十年。
十年之后,趁匈奴内乱,张骞逃了出来。他没有选择回长安,而是带领幸存的随从继续西行。此时的大月氏迁徙到了中亚地区,拥有了肥美的草原,早已没了复仇之心。留在西域的一年多,虽然没能说服大月氏王,但张骞遍访西域各国。了解了西域各地的政治军事、地理交通,和风土人情。返程时,还带回了大量的西域植物种子。
为了避开匈奴,返程时张骞选择绕道青海。倒霉的他,还是被匈奴人发现和抓获了,再次被扣留了一年多。
公元前年,离开长安13年后,张骞回到了长安。虽然他没能达成联络大月氏共击匈奴的战略目标,但是为当时的大汉王朝开阔了眼界,打开了了解西方世界的大门。也为后来霍去病的河西之战,和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张骞因此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同时代的飞将军李广,运气太背,征战一生,到死都未封侯。)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
张骞
2
天才·战争
就在张骞出使西域的前一年,霍去病出生在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的府里。他是公主府的女仆卫少儿与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后来,卫少儿的姐姐卫子夫被汉武帝召入宫,立为皇后。霍去病便跟着舅舅卫青,以外戚身份入朝,从军出征。
17岁的霍去病跟初上战场,便两次立下大功,汉武帝以其功冠三军,封为冠军侯。
兰州龙泉山公园,霍去病
河西之战形势图
(长途奔袭,大迂回作战)
公元前年,汉武帝命19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领1万骑兵,于春、夏季两次进攻河西地区。霍去病用兵灵活,勇猛果断,采取长途奔袭和大迂回作战,大破匈奴,歼敌4万多,还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
匈奴人战败后,唱着悲歌,逃离了这里:
亡我祁连山
使我六畜不繁息
失我焉支山
使我妇女无颜色
经过两次河西战役,大汉帝国终于夺取了河西走廊,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同时,也因此获得了山丹这一块天然的优良牧场,为后来的战争,培育了大量的战马。时至今日,这里仍是解放军的军马场。
占领河西走廊后,汉武帝设立了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实行军屯,进一步巩固大汉王朝在河西的统治。建造了阳关、玉门关,扼守着通往西域南北的两条要道。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又与舅舅卫青一起,行军两千多里,深入漠北,歼灭了匈奴主力。从此,“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并在今天蒙古国境内的狼居胥山进行祭天仪式。
公元前年,数次与匈奴作战,立下赫赫战功的霍去病去世了,年仅23岁。汉武帝很悲伤,调集铁甲军,从长安一直列队排到茂陵,将霍去病陪葬在自己的陵墓旁。按祁连山的形状修建他的坟墓,并在墓前立有一尊“马踏匈奴”的雕像。
马踏匈奴
3
丝路·花语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西域的战略情报。霍去病的两次河西战役,使大汉王朝拥有了河西走廊,扫除了通往西域的障碍。
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之后,联姻乌孙国,又远征大宛国,求得汗血宝马。消灭了不听话的楼兰国和车师国,使西域诸国臣服。
从此,中原和西域之间有了稳定而畅通的道路,贸易渐渐兴起。中原生产的茶叶、丝绸、瓷器等开始进入西域,远达中东和欧洲。西域的葡萄、胡豆(蚕豆)、胡瓜(黄瓜)、胡桃(核桃)、胡椒、胡萝卜等随之进入中原地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人的生活。
丝绸之路
西域胡商
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也可从河西四郡的名字中窥见。
武威,表示大汉的武功军威到达了这里。著名的马踏飞燕,便是出土于武威的一座汉代墓葬。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唐代时,武威又叫作凉州,当地流行的《凉州曲》被引入宫廷。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和王之涣的“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凉州词》,就是为其填写的歌词。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
中国旅游标志
王翰《凉州词》
张掖,意思就是“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不同于酒泉和敦煌的大漠戈壁,在黑河的滋养下,张掖有了大片绿洲,所以当地有“金张掖,银武威”的说法。张掖又叫甘州,隋炀帝西巡到这里时,会见了西域二十七国国王和使臣,体验了一把万国来朝的荣耀。当地流行的西域音乐《波罗门曲》传入宫廷后,唐玄宗将其改编,成为著名的《霓裳羽衣曲》。
隋炀帝会见西域国王和使臣
酒泉这个名字,是因为霍去病行军到这里时,将御酒倒入发现的泉水中,让众人共饮,所以得名。酒泉也叫做肃州。甘肃这个名字,便是来自甘州和肃州的合称,也就是张掖和酒泉。
酒泉北面的戈壁上,有大片魏晋时期的墓葬。其中出土了著名的《驿使图》,也就是邮政储蓄卡正面图像的来源。图中的驿使手持文书,策马飞奔,却没有嘴巴,意为保密,刻画了一个多年前,河西走廊上的邮差形象。
相较于历史,酒泉更让人熟知的还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也叫东风航天城,神舟系列的载人航天飞船都是这里发射升空。
霍去病与酒泉
驿使图
邮政储蓄卡
敦煌,意为“盛大辉煌”。在强盛的国力和军威下,汉武帝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了帝国版图,影响力直达西域和中亚,断了匈奴右臂。要说文化的辉煌,还是从南北朝时莫高窟的建造开始。从敦煌莫高窟到洛阳龙门石窟,佛教一路向东传播,发展壮大,一直到中原腹地。
莫高窟壁画,反弹琵琶
大汉王朝的武功军威和丝绸之路的开通,是华夏文明和历史永远的骄傲。霍去病的一生短暂而辉煌,他的封狼居胥,成为后世王朝每一个汉人将领的最高追求。
汉武帝、张骞、卫青、霍去病、苏武、常惠、甘延寿、陈汤、班超、窦宪······如同群星闪耀,共同铸就了民族的历史,也赋予了我们“汉族”这个名字。李鸿章的那首《入都》,对他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丈夫只手把吴钩,
义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三千里外欲封侯。
学大汉,武立国
武汉大学和它标志性的牌坊为人们所熟知,牌坊上写着民国时期的校名——国立武汉大学,倒过来念就是:学大汉,武立国。
当年的硝烟虽已散去,和平是现在世界的主题。但中国的近现代史告诉我们,弱国无外交。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便没有话语权。我们既要有“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勇气,也要有“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大国秉性。
4
那些人·那些事
都说,旅途中,最美的风景是人。诚然,每一次的旅途,除了美景,也会有各种遇见。
初到张掖时,住在西大街的一家宾馆。宾馆的一楼是作为青旅,走廊的墙纸上,全是房客关于旅行的涂鸦和留言。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因为相似的原因,不远千里,会聚在这个小小的客栈。有些素未谋面,有些是擦肩而过。亦如阳关一样,迎来送往。
寻常的酒店,房客之间无任何交流,甚至你都不知道旁边是否有人住。我伫立良久,想象着是怎么样的人儿,书写了面前的留言?他们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中午在甘州市场吃完饭,便去了大佛寺。在寺里游览时,遇到一人带着荷兰朋友来参观,苦于不会英语,略显无奈。遂主动上前,操着我多年没说过的散装英语,帮他简单交流了一下。看得出,她对中国文化很有感兴趣。
在张掖的第二天,上午去了冰沟丹霞。路上遇到一对老年夫妻,他们从北京出发,经过内蒙、宁夏、青海、甘肃,已经相伴出游一个月,下一站是甘肃天水,去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
在景区外,和我一起等车的,是一对父子。从儿子的谈吐中,便可知其读书不少,认知超过一般的孩子。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想必这次也是父亲带他来开阔眼界。
在酒泉胡杨林时,遇到一起出游的四个小姐姐。看着我拿着单反,便默认为是搞摄影,要求帮忙拍照。
在嘉峪关的长城第一墩时,也是帮来自河南的王阿姨拍照。王阿姨是民间集资的受害者,几年来一直为这事闹心。第二天晚上,在敦煌月牙泉出口,我们又碰到了。所以,又一起组团参加敦煌西线一日游。
在敦煌七天酒店时,看到一位大姐,带着一位老爷爷入住,没有其他家人,当时还略有疑惑。第二天早上,发现我们是同一辆车的西线一日游。聊天之后得知,大姐在庐山上的一家四星宾馆工作。想我半年之前还去庐山避暑了,不得不感叹世界真小。
大姐已经连续两年,每年请假一个月,带着80多岁的老父亲周游全国。她说,身边的人都不理解,觉得她完全是折腾。她觉得,再好的照片和视频,都不如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何况老父亲也时日不多,能在有生之年,看遍祖国山河,也将无憾。对自己来说,既能游玩,也能陪伴父亲。
我深以为然。
第三天去莫高窟时,又遇到前一天一日游的两个男生。晚上离开敦煌时,我们还是坐的同一列火车。真是“人生无处不相逢”。
伉俪情深的老夫妻,知行合一的父与子,孝顺的女儿与老父亲,友情深厚的哥们、闺蜜们,还有外国友人,以及独行的阿姨。
每一个擦肩而过,萍水相逢的路人,都藏着自己的故事与人生,或喜或悲。在深秋的十月,行走在河西的朔风之中,如同千年来,丝路上的行者。
亦如《古诗十九首》中所说: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来同学赞赏
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5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