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飞机体检,他做到零失误
夜幕降临,宽广的飞机场上,灯火阑珊,当飞机旅客沉睡在梦乡时,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维修工程部工开启了他们的飞机无损检测工作,默默守护着每个航班的安全运行。
马伟军,在春秋航空工程部任职无损检测责任3级和工段长。一年春夏秋冬,面对各种室外环境,在无损检测和发动机孔探检验岗位,一干就是15年,逐渐成长为飞机维修工里的佼佼者,去年年底他被评为“长宁工匠”。
架飞机的重要结构和台发动机,这是他和他团队要面对的所有“体检人”。“每一架飞机,每一台发动机像人一样,一年四季里,面对各种恶劣环境,会出现各种故障,我们从医院给病人做彩超,来诊断病情并治疗好他。”马伟军对记者说道,漏诊、误诊在他这儿是绝对要避免的。探测如果不严谨不仔细,关乎的可是飞机上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所以他们必须做到零失误,钻研业务,学好本领。
过去,国内飞机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主要采用超声波和X射线检测技术,耗时长、检测效率低、其中X射线检测也有危险性。为提高检测效率保障检测安全,年,马伟军参与了飞机复合材料红外线检测能力建设项目,他通过钻研无损检测手册,找到一种名为红外线检测的技术。“当时红外线检测,在国内没有相关行业标准,更没有培训渠道。于是,通过公司的协调,先后两次远赴新加坡,考取了ITC红外线检测证书。”
马伟军掌握红外线检测技术后,立即积极投身到飞机复合材料能力建设项目中去,很快在国内民航客机上首次实施红外线检测。之后,马伟军还将获取到的相关外文资料无偿提供给当时的中国民航无损检测委员会,为其之后编写中国民航红外线检测行业标准提供了技术参考。
学好技术,也要克服各种维修环境。去年四月份的一个深夜,马伟军团队接到来自兰州嘉峪关机场的紧急支援指令。“当时,嘉峪关的四月异常寒冷,加上沙尘暴肆虐,寒风夹着飞沙走石,对排故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马伟军介绍道,这次紧急任务要完成孔探检测工作,包含2台纵向长近3m的发动机内涵道,52个孔探口,近多片转子叶片和上万个冷却孔的孔探检验。为了保证飞机准时准点起飞,时间上也非常紧张。整个检测过程,马伟军时时刻刻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14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