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文化遗产思索人类文明
触摸文化遗产思索人类文明
——央视《开讲啦》栏目观后感之九
年2月28日晚于长清张立勇
明月皎洁,月华轻抚着北京八达岭长城。巨龙蜿蜒起伏,一直伸向远方,湮没于群山天际之中。
这情景亦如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绵延不断,起伏更迭。万古岁月悠悠,天上这一轮长存的明月,见证了古今文明的沧桑变迁。
明月孤悬,人生短暂,总会引起人们无限遐思: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天命反侧,何罚何佑?”这是忧国的屈原,对天地、自然、人世发出的《天问》;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是浪漫的李白《把酒问月》,对月光恒久、星移物转的慨叹;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是神秘的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对宇宙人生的终极追问;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豁达的苏东坡,问询青天《明月几时有》后的人生彻悟;
……
斯人已去,文脉留传,文明延续。
“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乾·文言》:“见龙在田,天下文明。”
文明,是人类历史积累下来的,有利于认识和适应客观世界,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的总和。
文明因悠久而底蕴厚重,文明因差别而丰富多彩。不同文明之间互相交融、互相借鉴才能更好地共同成长。
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和历史遗存。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历史文化遗产要无条件地保存,要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去呵护它。传统文化的精华更多地体现在价值层面。古人的生存智慧需要时间来理解。
——万里长城与大运河、坎儿井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万里长城,于年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列世界第八大奇迹。其不仅战时防御,和平时还发挥贸易功能。全长.18千米,前后修了两千年,其精神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血脉之中。
现在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嘉峪关。东有老龙头“孟姜女哭长城”之传说,西有修复长城时“山羊驮砖”之故事。
岁月沧桑,如何做好长城保护、修复工作是现代人的重大责任。年7月16日开讲嘉宾、坚持修复长城已十八年的程永茂,创造了“随层、随坡、随弯、随旧、随残”的修复原则,找回长城的历史沧桑感。
——良渚古城,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考古证据。其面积相当于4个故宫,工程量不亚于金字塔。良渚人食猪肉、穿丝绸、戴玉器。
考古,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发现、保护和抢救性挖掘。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考古是留住一个民族和文化的记忆,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的密码是什么?是天佑中华的独具自然环境禀赋,智慧的生存理念,以及强大的更新完善能力。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古代四大发明贡献卓著。九曲黄河,孕育了中国人低调、谦虚、包容的品格;辽阔海疆塑造了中华文化的仁义、和谐与大同。
世界遗产泉州(亦名“温陵”“刺桐”),在中国历史上梯航万国,影响深远。
我们发扬悠久的中华文化传统,传承与世界文明的友好交流,在历史的积淀中奋进前行。
而今“一带一路”构建了中外文明间的友谊合作和交流互鉴平台,一幅合作、惠利、共赢的美丽画卷正在一笔一划地绘就,描绘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
——作为承载一个地区、民族、国家文明记忆的博物馆,在当今社会历史文化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揭示文物之间的关系再现历史,让博物馆成为一本有趣的故事书,承担起社会教育功能,成为公众文化休闲之处。
而中国人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是年张蹇先生建立的南通博物苑。
我们在触摸文化遗产中感受古人的智慧,我们在保护遗产中传承光大人类文明,并深深思考生命奥秘、人生未来和宇宙真相
……
二十年前,当我在聊城面对千年水脉大运河(由浙东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组成,年大运河成功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时,往返穿梭的船只、独具韵味的运河文化令我欣喜陶醉;
而今我又了解到,当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隋人因此而“苦累”“多怨”。运河开通后沟通了中国南北五大水系,造福于后世千秋万代。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一代帝王,千秋功过,让时间去评说。
十多年前,当我登上北京八达岭长城时,深深震撼于这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伟大工程;
而今我通过观看《开讲啦》方知,长城景色最美的地段并非八达岭,而是尚未开放的北京怀柔箭扣长城,以其“雄、奇、秀、险”而令人惊叹。
几年前,当我走进山东省博物馆时,看到的文物似乎都是静态的、冰冷的;
而前年我参观青州博物馆,随着讲解员的精彩介绍,龙兴寺佛教造像等一件件文物似乎都有了鲜活的生命,向我们发出自信、会心的微笑
……
刚参加工作时,我在长清县西边乡村激动地第一次见到了黄河,中华母亲河一直让我心向往之;
而今我打卡黄河入海口时,远眺滔滔黄河水奔流入海,形成“蓝黄交界”奇观。领略黄河湿地公园、参观鸟类博物馆、聆听黄河文化,心中又别有一番厚重的使命感。
小时候,我依偎在母亲怀中仰望星空,只知道惊喜于瞬间划过的灿烂流星,沉浸于嫦娥玉兔的神话故事;
而今已是两鬓斑白的我,观看一期期《开讲啦》节目,沐浴在历史长河中,享受着文化的浸润滋养。而于晚间漫步在扁鹊公园时,面对浩渺星空、宇宙苍穹,不免生出了许多敬畏之情和深沉的思考:
地球生命出现的奥秘是什么?又是如何经历了五次生物大灭绝的?
人类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外星智慧文明在哪里?
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是循环爆炸塌缩的吗?
而科学的尽头真的是神学吗?
……
最让人难忘的是,旅行者一号在年回望地球时的惊魂一瞥。这时它距离地球64亿公里,在圆圈圈注中的蓝色光点,正是我们的地球家园。
看上去地球就像一粒毫不起眼的沙尘,却是任何人都无法跳出去的港湾。这一粒沙尘,包含了人类的一切:
万年的人类起源史,
六、七千年的人类文明史,
以及人类不知道的未来!
闪光语句:这个世界最生机昂然的就是生命。生命的本质就是它能对另外的生命具有认知和认同感。正如人行于森林草地之间,见草木葱郁,牛羊满地,便心情愉悦;而处于沙漠戈壁之中,定会感到孤独和压抑。
——央视《开讲啦》栏目主持人撒贝宁
知识卡片:1、中国最早的纸制印刷书是距今近前印刷的《春秋经传》,现为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故宫博物苑有72万平方米,间房,刚建成时有.5间。
3、把地球46亿年历史浓缩成24小时,直到最后56秒人类才登场。在23时59分第26秒时,人类学会用火;第55.5秒时,人类足迹遍及七大洲;第59.9秒时,人类进入第一个文明。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1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