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项目嘉峪关芨芨草编扎工艺走进校园
本文转自:每日甘肃网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马玉福摄影报道
近日,嘉峪关市育才学校开展了“芨芨草编扎工艺”进校园活动。活动现场,育才学校“闫瑞华艺术工作室”负责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嘉峪关芨芨草扎编工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闫瑞华,为同学们现场授课,讲述了芨芨草编扎工艺的渊源和申报非遗项目的经过,还现场教同学们进行简单的编扎方法。
“芨芨草编扎工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原料芨芨草在戈壁旷野就地取材,通过收割、晾晒、挑选、去皮、浸泡、闷发等工序后,手工就可以编出大小各异、形状不同的生活物品。
活动现场,展出的展品有芨芨草花瓶、花篮、果盘、灯笼、收纳筐、台式画、拖鞋、饰品盒等上百件作品。同学们一边欣赏,一边轻声交流,不停地向闫瑞华老师请教作品的用处和做法,不少同学还亲自上手尝试编织。
展出作品不仅吸引了学生,也吸引了老师们。活动现场参观的老师感慨道,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通过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解了非遗进校园,感受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唤起同学们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推介作用。
责任编辑:宋菲菲
版权声明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12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