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改革开放40年,

多措并举抓收入,财政“蛋糕”越做越大

40年来,我市财政预算收入和支出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回眸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6万元、地方财政支出万元;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万元,收入总量首次突破亿元关口;年全市地方财政支出万元,支出总量首次突破亿元关口;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为年的倍;年完成地方财政支出35.6亿元,为年的倍。年财政预算执行稳定,前三季度,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地方财政支出30亿元,预计全年完成收入22.2亿元,支出37.6亿元。

(一)强化工作举措,深挖增收潜力。

(二)强化财源培植,提升收入质量。

(三)加强新动能培育,优化经济结构。

多管齐下优化支出,财政民生更加给力

坚持公共财政本质属性,全面梳理民生提标政策,精细编制财政预算,不断优化支出,把财力配置向民生领域倾斜。近年来,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达到75%以上。

(一)“学有所教”。

始终坚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本要求,优化结构为主攻方向,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教育总投入由年的41.4万元增长到年的4.12亿元,为年的倍;全面落实教育事业各项惠民政策,不断完善教育资助体系,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二)“老有所养”。

坚持促发展与惠民生相结合,完善制度政策,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财政负担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为每人每月88元,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为元,低保标准及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均位列全省前列。支持退役安置、残疾人事业、困难群体接济救助,对居家养老服务、民办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给予补助,实现“老有所养”。

(三)“病有所医”。

面落实医改各项任务,实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制度并轨,近年来,每年安排万元医改补偿资金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改貌建设。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40元,达到每人每年元,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每人55元。加快推进“先看病、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工作,切实缓解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落实村医补助,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补助标准,做到药品三统一管理和零差率销售,实现“病有所医”。

(四)“农有所惠”。

一是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补贴范围及补助资金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各项惠民政策多达34项,全部通过“一卡通”的方式发放到农户手中,让农民种田不交钱、能领钱,充分享受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

二是村级公益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深入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工作,解决了一批批农民心中最期盼、需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农田灌溉、村内道路硬化、主道亮化、环境美化等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三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全面实施人居环境工程,不断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壮大优势产业,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模式,有效保障了农村社会民生,不断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进程。

(五)“建有所管”。

加大标准化社区建设支持,对38个准化示范社区建设全力进行了保障;全力支持棚户区改造,使低收入家庭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加大对环保工作的支持力度,环境保护投入逐年加大。高度重视交通体系建设,城乡交通面貌获得极大改善,相继建成嘉酒城际公路、嘉峪关至金塔公路等一批城乡公路项目。激发社会经济活力,大幅增加投入委托社会力量实施环卫作业服务。

声明

嘉峪关广播电视台原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zz/11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