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年嘉峪关ldquo
乡村振兴!
年嘉峪关“三农”工作这么干?
为确保“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全面完成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嘉办字〔〕18号)和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分解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嘉政办发〔〕5号)、《关于落实年省政府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的通知》(嘉政办发〔〕11号)工作任务。
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着力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省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一届十五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乡村建设示范市”带动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的目标。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加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实施种业提升战略,跟进甘肃《嘉峪关市饲用燕麦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申报落实,建设饲用燕麦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持续做好优质蔬菜花卉制种基地建设,稳定高效制种面积。加强内联外拓,推进嘉酒农业协同发展,与广州市农业农村局、酒泉巨龙集团积极合作,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和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计划实施农业科技项目5个,引进推广果蔬新品种25个、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7项;引进畜禽新品种5个10万头只,完成黄牛冻配改良0.1万头,奶牛冻配0.3万头,肉羊杂交改良3万只。加快推进丝路寒旱现代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天兆宏源10万头生猪基地提标升级项目稳产达产,祁牧乳业牧场扩建项目年内建成投产,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落实精细蔬菜、高效制种及特色经济作物4万亩,生猪年存栏达到5万头,出栏达到7万头。
有效提高农业现代化程度。坚持把科技作为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发展的关键,发展智慧农业,建立嘉峪关智慧农业互联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推进设施农业生产智能监测和控制,实现高效农田节水区智能化管理。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强化基层农技农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扶持“五小”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新型经营模式,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以现代农业科技集成推广使用为引领,加快推动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把农业机械化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主要抓手,提早研究对接国家新一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开展农机作业补贴,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持续提高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实施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倍增计划,支持新城镇“一园三区”戈壁日光温室基地和戈壁农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示范推广轻型钢结构水蓄热内外双保温装配日光温室,扩大设施农业规模。抢抓省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级创建投资,重点实施一产提升、二产增值、三产增收、产业服务、基础设施支撑等五大工程,统筹推进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休闲采摘、观光研发等发展要素,延长产业链条。加快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畜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工艺与设施装备的集中配套,加快补齐烘干、仓储、冷链保鲜等现代物质装备短板。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1.5万亩,项目实施区分别为峪泉镇、新城镇和文殊镇。按照国家对高标准农田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要求,我市将继续规范开展好项目前期准备、申报审批、招标投标、工程施工和建立、竣工验收、监督检查、移交管护等工作,实现农田建设项目集中统一高效管理,确保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并发挥长期效益。年5月份完成项目的全部工作任务,年12月底前完成项目评审和项目验收工作。在项目建设中,运用遥感监控等技术,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全面做好数据监测统计报送工作,实现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工程。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我市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夯实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持续推进撂荒地复耕复垦,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到2.85万吨。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标年国家、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省食安委发现通报的突出问题,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及兽药残留、生猪屠宰监管、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及非法投入品、生鲜乳、农资打假等专项治理行动。以蔬菜、水果、畜禽、禽蛋、养殖水产品5类食用农产品为试行品类,在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3类生产经营主体进行试行,把合格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强化日常监督检查,确保合格证开具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加大“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宣传,推动“三品一标”认证和证后有效监管,计划指导嘉峪关市百亩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马铃薯绿色食品认证1个,累计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12个,超额完成全省年增长8%的考核指标。
分类施策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建设示范市”带动引领作用,在峪泉镇黄草营村打造景观花海,结合大地艺术营造与悬臂长城完美融合的旅游景观,带动和提升黄草营村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在文殊镇河口村利用红色旅游基地和农家乐民俗村营造景观花海,与建党周年紧密结合,建成党建教育基地,做大做强河口村红色旅游品牌。做好天兆宏源生猪基地二期项目前期谋划,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狠抓生猪稳产保供,加强种猪生产管理,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年内繁育生猪4万头,存栏2万头,出售种猪、仔猪2万头。加强祁牧乳业奶牛场扩建项目建设进度督查,对接做好企业服务指导,帮助企业破解用地手续、奶牛引种等困难和问题,协调处理好疫情防控与项目建设利益关系,力争3月整体复工,力争年内建成投产。
坚持科学规划建设,推进乡村宜业宜居
加快推进乡村规划工作。按照到年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与当地城镇居民大体相当的目标,倒推确定“十四五”期间关键指标和项目。要加快推进乡村规划编制工作,启动乡村建设攻坚工程。充分发挥“乡村建设示范市”带动引领作用,借鉴“甘南模式”“康县模式”,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不大拆大建,不刮风搞运动,不得违背农民意愿,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坚持分年度、梯次推进的原则,确定“十四五”期间关键指标和项目,年基本完成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等“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和“一村一规划”,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一批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口相对集聚、活力明显增强、乡土文化气息浓厚的美丽乡村,实现与乡村建设实际需要相匹配的中心村,发挥好乡村规划在乡村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加强村庄风貌引导,加大农村地区文化遗产遗迹保护力度。
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双促双增”精准帮扶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按照集聚提升、城乡融合、特色保护、生态涵养、搬迁拆并等要求,明确各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分类指导、分域施策、分步振兴。设立5年过渡期,接续推进“双促双增”精准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内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按照“大稳定、小调整”原则,进行分类优化调整,集中支持一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从财政、金融、土地、人才、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发展能力。
健全防止返困动态监测机制。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坚持精准帮扶对象动态管理,持续缩小相对困难群众,实行动态清零。对相对困难不稳定户、边缘易致困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管理,重点监测其收入支出状况,盯紧控辍保学、劳务输转、乡村振兴车间等重点环节,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切实防止发生返困现象。采取预防性措施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的方式,精准分析致困原因,持续实行“一户一策”精准施策,对有劳动能力的,开展产业、就业式帮扶,帮助其提高内生发展动力。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及时纳入现有社保体系,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
探索产业帮扶新路径。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单位和“爱心”企业帮带作用,加强惠农惠民政策宣传,以农产品对接销售为契机,挖掘培育以小庭院、小作坊、小手工、小买卖、小家禽为主的家庭产业,打造区域“农字号”品牌。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挖掘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展“大地”艺术和田园综合体建设,结合农事和传统节日,组织举办乡村旅游节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新业态。
持续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一是主动与组织、财政、人社、科技等部门对接,申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支持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设农民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二是在全市筛选综合素质较高、示范带头作用强的种养大户、农村创新创业青年、产业致富带头人和种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结合主导产业发展需求,采用理论授课、基地实训、拓展视野等方式,分类分产业分段式开展能力素质培训,提高农民产业发展能力。三是持续做好手机技能运用培训。借助农业农村部线上培训平台,指导农民学手机、用手机,应用“云上智农”APP开展农产品营销,学习农业科技知识和了解“三农”信息,助力智慧农业发展。
巩固提升改善环境质量。年,结合全城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工作,把村庄清洁行动作为“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重要任务,不断拓展行动内容,在继续对农村生活垃圾、村内塘沟、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进行清理整顿基础上,重点做好由“清脏”向“治乱”转变,由“清脏”向“美化”转变,由“一时清脏”向“长期保洁”转变。加强农村户厕管护力度,确保户用厕所正常运转。用好用活“最美庭院”、“最美家庭”等平台,通过采取通俗易懂、群众欢迎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动员群众自己动手清扫房前屋后、庭院内外和公共空间环境。同时,进一步强化农村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工作,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壮大管护基金,加大农村保洁管护队伍建设力度,为进一步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实效、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农业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加强10个监测点监测管理,科学评价耕地质量状况,以监测促进污染退化耕地治理;大力推广应用测土施肥技术,实现配方施肥全覆盖;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提高有机肥使用率,全年化肥利用率提高0.5%。加强农药使用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农药进销登记台帐制度,有效监管禁限用农药使用,做到安全使用可追溯。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强化技术指导与服务,推动建立种养结合、绿色发展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规模养殖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大力宣传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奖励政策,引导回收加工企业科学设立废旧农膜回收点,推行3公斤旧膜兑换1公斤新膜的“以旧换新”政策,大力推广新型地膜捡拾机具,实施村级以奖促治,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0%以上。大力推广尾菜腐解剂和处理新技术,推进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40%以上。
抓好动植物疫病防控工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群体免疫密度常年维持在90%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到%,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严格落实分片包干、“一对一”监管措施,切实做好养殖环节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与监测,督促养殖场户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疫情。全面开展羊布病免疫,加强布病监测,有效遏制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反弹势头。加强苹果蠹蛾、草地贪夜蛾等重大植物疫情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监测防控点24个,适时发布虫情信息,大力推广有机、生物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全年计划完成年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4.4万亩,绿色防控面积3.4万亩,苹果蠹蛾疫情监测防控面积0.25万亩,防治率达%,疫情面积控制在亩以内。
强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持续深化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开展农业综合执法工作。一是开展打击非法制售转基因制种及侵犯品种权、农资打假、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私屠滥宰、动物卫生监督、禁限用农药监管和农民宅基地监管等7个专项整治行动。二是创新检查方式,采用“八小时外”巡查、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打联动”执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等方式,力争执法案件数量达到15个以上。三是举办培训班1期,提高执法人员案件办理能力,专题组织法律学习,并督促执法人员开展学习,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水平,报送评选优秀执法案卷2件,倒逼提升案卷制作能力。
夯实农村改革基础,保障农民富裕富足推动承包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一是加大土地流转扶持政策宣传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培训、发放宣传册及新媒体等方式宣传,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引导农户长期流转承包地并促进其转移就业,全年力争完成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二是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合作社一体化的发展步伐,引导合作社整合产业资源,使合作社成为带动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地域特色、创建农民增收的重要力量。三是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按照“增品扩面提标”要求,将种植农户全部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有效防范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等因素给种植农户带来的损失,提高农户收益。年全市计划实施农业保险16个品种,其中:中央补贴品种8个,省级补贴品种7个,“一县一品”1个,保费总额.86万元。
盘活利用闲置资源。一是切实履行宅基地管理职责。进一步理顺宅基地管理职责,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宅基地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宅基地用地建房联审联办制度,有序开展审批工作。开展多种形式业务培训,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履职能力。二是推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将闲置农房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流转给经营能手,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引导村集体通过租赁、发包、入股经营主体等方式,盘活集体所有的闲置房产、校舍等各类经营性资产,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发展,盘活利用闲置资源,增加村集体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三是保障农民住宅建设用地合理需求。开展宅基地需求摸底调查,会同自然资源局研究制定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并配合自然资源局分解下达宅基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保指标合理使用。年我市农村建房需求人口67人,户数22户,拟使用新增计划10.87亩。
发展多种模式经营。一是强化土地流转服务创收增效。指导村集体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提供全方位的土地流转服务,收取一定的服务费,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聚焦粮食等农作物和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依托,以服务小农户为重点,以试点示范为载体,推动主体壮大、模式创新、资源整合,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领广大小农户走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年计划实施农业托管项目00亩,争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万元。三是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社会资本深度合作。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以资源资产作价入股、资产托管、租赁、承包经营等多种经营模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和乡村旅游示范区。政府投资、涉农财政项目投资可作为资本金,入股经营主体获取分红收益。
规范提升经营主体。一是提升整体素质。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章程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提升运营管理规范化水平。鼓励使用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软件、数字化治理平台、惠农合作应用程序,提升经营服务信息化水平,计划指导21家省级示范社使用规范化财务管理软件。二是增强服务能力。支持粮食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自律规范,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合法权益。三是加强试点示范。深入推进国家、省、市示范社三级联创,开展国家示范社动态监测,培育一大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带动力强的示范社。年积极开展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申报、监测工作,计划推荐申报省级示范社1家。截至目前,全市有国家级示范社5家,省级示范社21家,市级示范社38家。四是加大规范提升。加大合作社规范提升力度,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引导开展“空壳社”清理工作,促进合作社规范发展,采取社转场、“空壳社”和“僵尸社”进行自愿注销等措施,计划引导“一人社”进行社转场10家,组织引导“空壳社”和“僵尸社”进行自愿注销5家。
全面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推进“城乡要素共享”“城乡服务共享”,实现“城乡经济共荣”“城乡社会共荣”“城乡生态共荣”。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本农田、生态保护、城镇开发、村落分布等空间布局,强化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把农村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实现市镇功能衔接互补。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发挥乡镇连接城市、服务乡村的作用。推动在城市就业和返乡的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增加城市适应进城农民刚性需求的住房供给。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和农产品出村进城,推动城乡生产与消费有效对接。发展壮大农业生产托管、代耕代种等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市场主体建设区域性农业全产业链综合服务中心。
期待我们的乡村越来越美,
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编辑丨王燕辉
审核丨陈威监制丨高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w/10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