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高频词36中国古代地理行政区划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采草药》:“岭峤微草,凌冬不雕。”(这里特指两广一带)。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

  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隋唐以后简称“辅”。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东汉的三都指东都洛阳、西都长安、南都宛。唐代的三都指东都洛阳、北部晋阳和京都长安。

  汉代指长安、洛阳。又叫“两京”。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大致范围是:黄河以南,长江以北,淮河以西,嘉峪关以东的地区。如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如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毛泽东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长夜难明赤县天。”辛弃疾词《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指整个黄河流域。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指天下、全国。《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汉代诸侯王的封域,也是行政区。国的区域略大于郡,所以“郡国”连称。如《张衡传》:“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1.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2.历史上的“两京”有多种所指,文中则指明代永乐年间迁都以后的南北两处京城。

3.四夷,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名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

4.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金代地方行政区划基本承袭北宋。

5.路,是我国宋元时代的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现在的省。

6.路,北宋最高的行政区域单位,由唐代的“道”演变而来,后文的“道”相当于“路”。

7.道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始创于中国。道在秦朝开始出现,起初跟县同级别,专门使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后来州县增多之后逐渐成为实质性的一级行政区,在州之上。

8.州,地方行政区划名,所辖地区大小历代不同。宋代诸州直辖于中央,长官为知州。

9.古代以四色四灵配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为黑色,玄武是北方太阴之神,其形象为龟。文中玄武门指当时京城长安的北门。

10.天山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多个所指,除了指横贯新疆的天山山脉,李白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中的“天山”指的是祁连山;今蒙古国的杭爱山,古称燕然山,也称天山。文中的天山当指燕然山。

11.五岳指我国五大名山,即东岳泰山、南岳恒山、西岳华山、北岳嵩山和中岳衡山。

12.南京,明代两京之一,与北京一样拥有一套完整的中央机构,对明代政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13.汴州是古地名,也称梁、汴,又称汴梁,简称汴,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为八朝古都,即“直把杭州作汴州”中的“汴州”。

14.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15.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元时行政区划名。

16.河右,河西的别称。古代泛指黄河以西地区,相当于今宁夏和甘肃一带。

17.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地区,中国古代传统意义上的“关东”由秦汉时期开始,与自明朝开始称山海关以东的“关东”不同。

18.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19.文中的“关东”是指自古以来以“山海关”为分水岭的广大东北地区。

20.河南道,是唐朝地方行政区名。道在隋唐属于监察区名称,在唐前期是监察机构而非正式行政机构。文中河南道是指现在的河南省。

21.中国,原指处于疆域内的中央地区,后来指中原的广大地区。

22.泰山,五岳之首,自秦始皇封禅泰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参考答案:

1.√2.√3.√4.√5.√6.√7.√8.√9.×(“玄武”亦称玄冥,龟蛇合体)

10.√11.×(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12.√13.√

14.×(关内,古代在今陕西建都的王朝,统称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王畿附近叫关内。今指山海关以西或嘉峪关以东一带地区。历史上“关内”与今之“关中”不等同。)

15.√16.√17.√18.√19.×(“关东”,明朝之前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明朝时才以“山海关”为界,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20.√21.√22.√

因为爱所以赞赏!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药物
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c/18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