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纪实六
8月13日至15日,由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我市举行,来自国内外的60余名历史学、考古学、语言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打破学科限制,分别从各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围绕丝绸之路彩陶与嘉峪关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和论述。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王仁湘
战国和汉代的一些文物上,有时可以见到猴与鸟形共在的景象,如铜灯如钱树,如石阙如画檐,如砖画如石刻,细心地观察就会发现,猴与鸟如影随形。
猴、鸟多情?多义?猴、鸟除了都在林子里行动,彼此并无太多关联,为何要这样特别表现它们?
战国时造成多灯连盏集束大灯,称为多枝灯或连枝灯。出土物中最具壮观的是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十五连枝灯,高大与复杂的构型显示出王者气派。连枝灯形如同一株大树,树枝支撑着十五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腾猿,至少有八猴二鸟。
看猴来猴往,听鸟儿歌唱,这灯柱成了快乐的森林。
1
钱树上的狂欢
汉代的摇钱树,有树杆树枝,以青铜铸成。树上最多见到的是铜钱,还有西王母和东王公,不过猴和鸟也是少不了的角色,鸟立枝头,猴穿行在枝间,或者弯臂勾挂在枝上。
这些猴形是单铸后挂上树枝的,成群结队地出现,使得冰冷的钱树凸现出一种活力。有的猴与鸟同在,铸成一体,别有一番情趣。
四川绵阳出土的汉代摇钱树,树上的中心角色是鸟,枝上挂满了铜钱,重要的是还出现了骑马的射手。
摇钱树上的铜鸟们,嘴里衔着鱼儿,背上是一串铜钱。
2
树下双射侯与爵
曾经专攻汉画的信立祥先生在《汉画像石综合研究》中,对“树下射鸟图”的意义这样解释:子孙祭祀墓主前在墓地周围涉猎,因为要以猎物为牺牲。邢义田先生不认同这个说法,以为树下弯弓射鸟(猴)的这类图像,其意义是“射爵射侯”。他从内蒙古和林格尔一幅射鸟图的榜题(“立官桂X”)出发,认为桂、射雀、射猴与贵、射爵、射侯谐音,图像又与“立官”有关,是保佑子孙得官爵、得显贵之意。
将汉代画像石中常见的树下射鸟、射猴之像,定义为“射侯射爵”,这个说法的依据,是见于《礼记·射义》中“射侯者,射为诸侯也”的说法。郑玄注曰:“天子中之则能服诸侯,诸侯以下中之则得为诸侯。”
至于将鸟解为“雀”,再解为“爵”,如《集韵》释为爵位也,似乎于理可通。公侯伯子男卿大夫士,都是爵位。射鸟即是射雀,即是射爵,射鸟成为求取爵位的艺术表现形式,也许在汉代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汉风如斯,汉代以后又如何?甘肃高台骆驼城魏晋壁画“树下射鸟图”可以给出答案,依然如斯。房前一棵树,树上歇着鸟,树下有人弯弓,树下射鸟,与汉时一样的追求。
还有甘肃嘉峪关魏晋砖画,被取名为“驱鸟护桑图”,其实依然是树下射鸟的含义。采桑妇人还在采桑,不过他的孩子已经长大,是一个可以持弓的男子汉,如愿以偿了。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xc/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