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报文艺第十期
法报·美文
秋天的橄榄树
□胡海清
(油画:三河晨曦)
几场绵绵秋雨后,气候骤然凉爽了许多,热闹的城市不在喧嚣。秋日私语,心如禅意,远山依旧俊秀葱茏。初秋的夜,晓风残月,微风不燥,朝雾蒙蒙,残阳西垂,暮云沉浮,满目星河。一夜秋风花落尽,橄榄树下传情书。
秋意浓郁,花间独饮,醉看秋风。愁绪落满一树橄榄,除却蛙声蝉鸣,一切归于平淡。仰望天际苍穹,高远清浅,叶落人何处,寒云百里路。橄榄树下,写满风月,静坐云台,写一封素笺,托风遥寄远方,最美独爱那一人。
秋风再起,落花成堆,橄榄迎风。拋一枚橄榄枝,且听风吟,独立寒秋,不念过往,不惧未来,那抹橄榄绿,是秋天最美的颜色,椭圆的叶,四季墨绿,一直守望橄榄的成熟,在季节的轮回中从不凋零,写意成最美的风景。
秋日私语,橄榄传情。是谁在这多事之秋,抛下那枚多情的橄榄枝,让曾经痴情的三毛写尽孤独,从此开始半生流浪,半生漂泊。为了那份情缘,穿越大漠戈壁,走过春夏秋冬,浪迹天涯,流浪远方,情歌王子王洛宾,爱上三毛,弹着冬不拉的忧伤,去寻找一生的爱恋。
秋天的橄榄枝,一直寻找着梦想,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一个人的帐房,一曲离殇的悠扬,断了弦的琴,弹不出琴声的忧伤。在秋天,站在橄榄树下忧郁彷徨,折一枚橄榄枝,以笔为念,裁云为笺,写满无尽的思念。
走进秋天,那抹橄榄绿,情有独钟,惟愿不变,风里摇曳的橄榄枝,如风潇洒,如云温柔,不羁无束,便是如风的三毛,在黄昏,橄榄树下,轻轻吟唱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曾经的秋天,是谁多情,衔来橄榄枝,种下爱情,长成温柔,结下相思。鸿雁传书,茫茫戈壁,大漠孤烟,秋风里,在那遥远的地方,橄榄树下,似乎听到情人王子,为情所惑,为心爱的女人在弹唱,歌声悠扬,琴声忧伤……
(作者单位:武都区人民法院)
女师傅
□李存雄
(油画:蒲池春雨)
入警之初,我被选为女警大队唯一的内勤。第一次接手内勤工作,千头万绪不知道从何开始。曾队主管内勤,她当了我的师傅。那时候她三十出头,正是意气风发的年龄。听说她非常优秀,虽在公安机关,但司法考试、会计考试之类的证早早拿到手,做事雷厉风行。担任副大队长之前,已经是“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当然了,这样的人对下属的要求也绝非一般。
在当时看来,我运气欠佳,因为曾队是我的顶头上司。只记得那些日子没有喘气的时候,每天大运动量的训练结束后,当别的姐妹们放松休息,支配仅有的一点儿宝贵时间时,我要整理厚厚叠叠的报表表格,写没完没了的工作总结,做无休无止的内勤工作。
最初半年,感觉自己就像洗衣机的转轮,一天24小时不停地转,顺时针转了再逆时针转,逆时针转了再顺时针转。入队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特警工作会成为那样一种生活状态。特警的训练对我而言,其实算不了什么。身体素质一向还可以,再加上警校不是白上的。令我不喜欢的是什么呢?反倒是没完没了的文字工作。
可是,在没有接手内勤工作之前,我是多么喜欢文字工作的一个文艺女青年。一直有着抄抄写写的习惯,喜欢诗集、散文、小说,信手拈来写写随笔,灵感上来也能在A4纸上洋洋洒洒写几页。上警校的时候还做过校报的编辑和记者。可是到了向往已久的特警队,怎么对文字工作如此生厌呢?
因为曾队吧。
那时我单方面认为,曾队给我这个内勤布置的工作太多、太繁琐,而且许多是重复工作,无用功。集训结束下山以后,在全面接触内勤工作的一个多月所有周末里,我都在队上的库房里度过。整理杂乱无章的物品和档案材料。曾队给我的工作量我敢说是全队一年的内勤工作量。我提出过反对意见,但被她严厉驳回,而且她毫不留情地告诉过我,特警,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内勤,就是加班干工作的。
别的不说了,说说每周每月每季度必须完成的工作总结。周一到周五,大队雷打不动每天早操、体能训练、队列训练、擒敌拳,几乎日日重复。但是重复的训练要在每个周末写出不重复的工作总结。周总结,星期五开始写,星期六完成,完成后曾队要把关,通过了上报,通不过重写,直到写到她满意为止。写好后赶在周一上午9点以前发到支队。到了月底,提前要写月工作总结,每季度要写季度总结,半年要写半年总结,年底更是少不了年终总结。
忙忙碌碌,周而复始,还没来得及放松一下,下一个周五又来到了。对大多数人来说,周五意味着周末的降临。而对本人来说,是真正的黑色星期五。
那时我刚刚警校毕业,还不习惯直接坐在电脑前码字。不知为何,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所以每篇总结都是苦思冥想费尽心机一个字一个字写在稿纸上,然后反复修改,修改结束再一个字一个字在键盘上敲出来。
当时真的是当成事业来做!字字珠玑皆心血,内勤辛苦不寻常。每完成一篇,我总会长长地舒一口气,仿佛一次新生。
可是曾队的要求我永远都达不到。一个简单的周工作总结,改不上五六遍是过不了她那一关的。一度我开始怀疑我的文字功底,怀疑我的小学语文老师教给我的语法知识。可是因为身在警营,她是上级,我必须服从,必须接受。
说真的,她对我工作的苛刻程度让我郁闷极了。
但是,很多事情的美好在当时是感觉不到的。曾队的高压政策、严格要求,可能是对心高气傲的新警最好的磨砺。两年后,曾队终于完成为人母的历史使命,休产假了!休假前,她把手头的工作陆续交与我。休假后,大队长把曾队分管的工作几乎都砸到了我头上。
按照规定,曾队的产假休了半年。这半年里,我竟然不止一次地想起无数次令我心底里讨厌的曾队。有时是在完成一个总结,习惯性地就想让她修改,再一想她不在,那就自己修改定稿吧。有时是到库房里找某一件单警装备,正想问问她,又想起她在家休假索性翻个底朝天吧。再后来,所有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就统统自己搞定。每天依旧忙碌,不同的是心中再无疑惑再与怨气,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文字性事务性的内勤工作渐渐被我打理得井井有条。
年底考核,要准备所有的台账。每日正常训练之后,我自觉把自己关到内勤室,按照曾队曾经的要求和标准,一点一滴准备,做完一项打一个勾,一页页核对补充,一本本排列整齐。一周以后,支队来考核,基于平时工作落实到位,再加上台账充分完备,所有的考核项目都没有丢分。当支队考核组组长翻完所有的台账后说“女队做得确实不错”。我如释重负。一种独属于我个人的小小的成就感从心底缓缓升腾。
少年的成长是在浑然不觉中完成的,时间说出了最好的答案。那天,把所有的台账归位后我想起了曾队,甚至想给她打个电话,告诉她,考核顺利通过了。
曾队休假结束后上班了,也许是因为做了母亲,她的性格变得温润许多,对我也没有之前那么严厉和苛刻。甚至偶尔对我的工作,她也不吝表扬了!要知道,在之前,这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年,因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支队机关组织宣传科。与曾队的相处告一段落。但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心里把她认作我的师傅。虽然她从没有在任何人前说过我是她的得意门生。我在工作间隙听说她开始攻读心理学。经过一贯的刻苦研习,她先后取得了三级、二级心理咨询证书。又听说她开始给队上的新警做心理辅导,还做催眠。还听说,她对新警们可温柔了,再没有对我那时候的严苛了。就想,现在的新警真是幸福,见不到曾队的那一面了。
年我与曾队在市警校共同参加培训。那时她已经是女队的教导员。我们住在了一个宿舍。每日课后,我们在宿舍里谈天说地,说到国家大事、热门话题,也说一些课后的心得体会,有时候针对老师讲解的问题我们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们也会按照各自的思维口头陈述,争论也是有过的。同宿舍的齐姐,来自户政处,她听着我们的交流,发出感叹:“这次培训长见识了,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女人们在一起聊化妆品、衣服、包包之外的话题!”是啊,这样的聊天也只有我们之间能够自然而然进行。
培训结束,我们回归各自岗位。执勤时碰到女队队员,听说曾队陪女儿学古筝,她自己也学,弹得比女儿还好。两年前岗位调整,她到了警航大队,时不时坐着直升飞机到兰州上空俯瞰大地。在最近的特警支队一期 曾队入警二十年有余,算得上一个地地道道的老警察了。感叹时光飞逝,她曾经带过的徒弟也人到中年了。不知不觉中,我成为了曾队当年那个角色。我也遇到了当年像我一样年纪的新警,工作中开始给他们絮絮叨叨讲一些要求和注意事项。尽管严格要求,有时工作的效果还不能尽如人意。终于体会到她当年的良苦用心。
此刻,深秋时节,下午的太阳温柔地照耀我身。我想起了曾队,想起那年培训时那个晚上,灯已经熄。我们躺在各自床上说了好多话。曾队不经意说起,当年对我在工作上过于严苛表示歉意。我的话匣子突然止住,在静谧的黑夜里,有眼泪似乎特别想流出来。其实,我的心里明明白白,那些年对她的不满、埋怨、抵触甚至厌恶早已烟消云散。时过经年,我想对她表达的,只有感激。
(作者单位:兰州市公安局)
西出阳关
□马雯
(油画:鱼龙成家山)
几百年前,王维写下了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曾经幼稚青涩的自己不懂得这首诗的含义,但今天自己在前往嘉峪关的路上,看着茫茫无际的前路,心中一直默念着“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尊尊历史的大风景,不知道几百年前的嘉峪关是如何的景象,但几百年后的今天,塞外的蓝天白云映衬着黄沙,有一种别样的风情与浪漫。于是我们沿着河西走廊,穿过荒滩大漠,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嘉峪关。
嘉峪,意为美丽的山谷,嘉峪关更是西部戈壁上一颗耀眼的明珠。我自幼生长在拥挤热闹的小城,见惯了熙熙攘攘的集市人群。来到嘉峪关,不曾看到陈旧狭窄的老街,也没有曲折通幽的旧房。横平竖直的大马路宽敞开阔,路边高楼整齐干净。人们说到一个城市首先要去当地的博物馆,因为博物馆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人们的精神家园。从第一个展示内容“辉煌篇”开始,我的内心仿佛就打开了一个新世界,被吸引,被感动,被震撼!在嘉峪城市博物馆内,我感受到了这座雄关的生活热度和岁月沧桑,更深切地体会到了每件藏品厚重的文化积累。了解了老一辈酒钢建设者背井离乡、胼手胝足建设酒钢的艰辛与豪情,更是从心底铭刻铁山精神、八棵树精神的实质内涵。真乃是炎炎荒漠一绿洲,笑傲风情沙自悠。
嘉峪关长城是明长城西段的起点,北连黑山悬壁,南接天下第一墩。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美誉,与万里之外的山海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仅仅在资料上看到这句话的我还不以为然。可当我登上关城,我看见了茫茫戈壁独树一城,一望无际尽收眼底。还看见了远处祁连独自皎洁,与天相衬,与地相接。再仔细看看嘉峪关关城的布局,整个是瓮城的形式,分外城与内城,城四角有角楼,南北墙中断有敌楼。这才让我真正的了解到嘉峪关为什么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正坐祁连山脉与黑山山脉之中,虽规模不大却位置险要,背靠天险,以逸待劳。胡人到此下马,此观横断东西,六百年来嘉峪关!
在嘉峪关只待了短短三十个小时,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却感受到了无尽的温暖。踏上返程飞机的我望着窗外,思绪起伏,心潮澎湃,耳朵旁还仿佛响彻着击石燕鸣。嘉峪关领略到它不只是一座戈壁钢城,也不只是一颗戈壁明珠。他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更是一座充满文化精神的城市。嘉峪关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了一代代奋斗者,更启示了我们新一代的前进者。铁山精神和八棵树精神更是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些前辈们的赤子之心,在今后的岁月里对我们是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心中不禁想到为什么我自己不汲取这种精神将它投入到工作中去呢?想想自己入职陇南司法已一月有余,从刚开始的懵懂无知到如今集体中的一分子,是陇南司法不断钻研、不断拼搏、不断借鉴的精神感染着我。而我也将汲取嘉峪关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陇南司法的“双微”工作中去。前辈们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而我们新人也该不分难易事,勇于前行勇于为!
(作者单位:陇南市司法局)
法报·诗歌
观广香水中秋色图
□白建中
(油画:米仓山初冬)
水润云天入镜湖,山描五色起秋图;
清风一缕添流景,百里波光尘俗无。
(作者单位:陇南市委政法委)
晨练随笔
□任自强
(油画:云上池坝)
乡里昨夜雨,早起气如新。
野芳驻人足,飞鸟催余行。
乡民伏耕田,见警乐开颜。
摸汗遂寒暄,聊天话桑麻。
(作者单位:泾川县公安局)
雪
□马福舜
(油画:角弓的早春)
雪飞扬,
轻飘飘,
似柳絮,又似杨花。
抬望眼,
几丝冰凉,
划过孤寂的心海,
漫步洮水河畔,
岁月的印记,
大自然的沧桑,
被捂得严严实实,
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
是失落,是孤寂,是落荒?
(作者单位:临洮县委政法委)
朝着警旗的方向
——致警察
□林进喜
(油画:安化红土地)
有时你将白天当作黑夜,
在饭后的板凳上打盹儿;
有时你将黑夜当作白天,
在漆黑的冬夜
硬是擦亮熬红的双眼。
有时,你和歹徒搏斗,
有时,你和毒贩较量,
有时,你和大妈拉家常,
有时,你和小偷捉迷藏,
有时你抗洪、有时你防灾,
有时你救援、有时你抗疫
在凛冽的寒风中,
你和白衣天使一道,
逆行向前,
在晨曦的映照下,
你在莘莘学子之前,
忙碌在校门外边。
你常遭别人的歧视,
常遭别人的冷眼,
你也常无言地帮助别人,
常遇到求助的人们。
你常与人发生心与心的碰撞,
常和人产生灵与灵的感应。
你将妻的温柔与儿的期待,
带到繁星闪烁,
只为那夜的安逸
与梦的甜蜜,
为那城市繁华的灯光,
默默地照亮。
醉者的歌声在袅袅烟雾中飘忽,
恋人的私语在绵绵啤酒中升腾,
多情的月光在婆娑树荫中洒辉,
你却把常人的情感,
雕刻为军人的模样,
将攻城略地般的节奏,
朝着警旗指引的方向
飞快地踏响
(作者单位:临夏县公安局督察大队)
法报·书画
春风临来满眼山
□路永仁
(作者单位:甘肃省公安厅)
书法
□魏迓民
(作者单位:武山县公安局)
监制:刘强主编:曹治
编辑:霍德校审:王馨悦
本期油画作者:马魁,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陇南市美术家协会理事、陇南市美协油画艺委会副主任、武都书画院副院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7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