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百花盛开的园地写在嘉峪关政协杂志
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http://www.xcgfxx.com/cjhz/pfbx/82.html
上一篇文章: 要闻甘肃省司法厅坚持ldquo五个注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一块百花盛开的园地
——写在《嘉峪关政协》杂志创刊10周年
程国仁
嘉峪关政协杂志从创刊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历程,这是一本隶属于政协嘉峪关市委员会的内部刊物,在众多的刊物丛林中,它确实算不上是一棵大树,但却是一棵枝繁叶茂的绿树。年12月14日早上,时任市政协主席的周生同志来到政协文史委过问《嘉峪关文史资料》文稿征集和编纂的进展情况,学习文史委的高建刚主任借机提出了心中早已酝酿了很久的一个想法:为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借鉴全国及省内部分地市政协主办政协刊物的经验,建议嘉峪关市政协也创办一份内部刊物。他还向周生主席谈了创办刊物的一些设想。周生主席听完后当即表示赞同,他认为这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他要求文史委马上拿出一个文字性的东西,以便上会研究。高建刚同志听主席这么一说,十分欣喜。当天下午就找了一些同志商量创刊的有关事宜。首先从刊物的名称开始讨论,经过集思广益,一下子提出了《九眼泉》《朋友》《戈壁风》《雄关纵横》《雄关天地》等10多个刊物名称。经过仔细筛选,初步确定刊物名称为《嘉峪关政协》之后,由高建刚同志草拟出了一个“关于创办《嘉峪关政协》内刊的建议。”年12月15日,市政协召开主席办公会议,对创办刊物的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会上,高建刚同志汇报了创办刊物的相关事宜,与会同志对创办刊物的方案进行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会议还决定将原来的《学习资料》合并到将要创办的《嘉峪关政协》里,自办发行,先试出两期。年12月22日,高建刚主任和魏永军副秘书长就栏目设置及办刊的相关问题,又进行了认真商议之后,拿出了一个初步方案:一是刊物名称定为《嘉峪关政协》;二是栏目设置:卷首语、政协要闻、学习思考、议政建言、工作研讨、热点聚焦、社情民意、提案选登、委员风采、雄关人物、文史长廊、往事记忆、文化研究、文苑撷萃、委员典藏、健康之友等,将这些栏目作为固定栏目,其他栏目根据所刊发文章类别随时调整;三是封底彩页配合“委员风采”栏目,每期刊发一个委员及一个企业的彩照。年12月23日,文史委拿出了《嘉峪关政协》第1期编辑的大纲,对栏目设置又进行了一些调整,之后便开始筹备稿件。年2月1日,周生主席又一次对刊物的编辑情况进行了询问,并且明确指示刊物一定要出,定为双月刊,刊号以政协嘉峪关市委员会的名义向省新闻出版局申请。他还指出刊物封面不要突出领导,不要以个人的照片为封面,封面要突出地域特色。在市上有关同志的大力协助下,刊物的申请报告很快批了下来,《嘉峪关政协》杂志第1期的封面设计和发刊词也已上报市上有关领导审批。至此,这份刊物终于进入了排版印刷阶段,年3月10日,《嘉峪关政协》杂志第1期杂志正式出刊。这份刊物从筹备到刊出,得到了市上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市委政研室、市广电局新闻出版科等部门也都积极配合。在出刊的这些年来,接任的几位主席如焦玉兰、边玉广、燕胜三等同志,不但经常过问刊物编辑发行的情况,而且还动员委员们积极投稿,支持刊物的编辑工作,政协的其他领导同志和机关工作人员也都积极参与刊物的编辑工作。《嘉峪关政协》创刊十年来,已经刊发了数千件近万字的各类文稿和张图片及余幅书画、摄影作品。这些稿件都紧紧围绕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宣传改革开放努力创新的理论。刊物始终把握时代脉搏,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同时还牢牢把握新时代政协工作的新定位、新任务,努力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水平,努力推动政协工作创新发展。刊物还大量刊登了各民主党派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委员们对嘉峪关市和酒钢的建设以及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同时也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予以监督。委员们的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有力地促进了政府的各项工作。如果说委员是和各行各业及全市百姓之间沟通的渠道,那么《嘉峪关政协》杂志则是为这个渠道架起了一座桥梁。刊物还刊登了众多政协委员的风采,记述了委员们在各条战线上做出的突出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嘉峪关政协》杂志刊发了大量的文史稿,“文史长廊”、“往事记忆”“文化研究”“雄关人物”是这份杂志的特色栏目,受到读者们的赞许。正因为这些栏目的开设,文史委把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做到了平时。为《嘉峪关文史资料》第七辑、第八辑、第九辑的编纂出版积累了稿源。十年来,《嘉峪关政协》杂志已经成为一块学习交流,寻求探索的园地。这块园地凝聚着垦荒者的心血和期待,编委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付出辛劳的同时,也获得了可喜的收获。最初编辑《嘉峪关政协》杂志的文史委原主任高建刚同志,退休后被返聘回编辑岗位,任然继续担当“园丁”,一直在忙碌着。当然,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热心的作者们,正因为他们投递的一篇篇精彩的文史稿、访谈回忆录、书画摄影、诗词等等,才使刊物办出了活力。那些经常在《嘉峪关政协》杂志中见到的一串串名字:路志龙、薛长年、程国仁,徐树喜、刘恩友、胡杨、米积屯、周大成、于峰华、孙海龙、陈彦友、刘成章、李联芳、王埔帮、杨生宝、李忠、吴生贵、江长胜、程茂林、曹太和、姬广修、赵明霞、孙中信、萧学禹、崔晓杰、于超英、肖世强、姜百文……,也正是他们的热心和辛劳,才使这份刊物越办越好。十年过去了,这份刊物的创办是成功的,社会效应是积极的,我们期待并坚信下一个十年她会越办越好!(作者系市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寒荒为《嘉峪关政协》拍摄的封面封底图片寒荒(高建刚)甘肃静宁人,大专文化。嘉峪关市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原主任,嘉峪关市政协第七、八届委员会常委、《嘉峪关政协》杂志原主编,《嘉峪关文史资料》第六-九辑主编,嘉峪关市主席文史研究员;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组成员,嘉峪关市长城文化研究会、嘉峪关市丝路文化研究会理事;嘉峪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嘉峪关市作家协会顾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