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嘉峪关下II
嘉峪关下(外一题)
?胡杨(嘉峪关市)东经98°16′,北纬39°48′处的戈壁沙碛滩上,坦荡的目光会被一座高大壮观的褐色建筑所遮掩,目光再深邃一些,你会看到汉代的“玉石障”,五代的“天门关”直到明洪武五年征虏大将军冯胜率领的马队……从那时起的一百六十多年间,一座占地面积约三万三千五百平方米、周长一千二百六十三米的城堡,高过河西人的想象,与河西人头顶上的祁连雪峰一样,成为一种象征和家园的分界线,“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的民谣由此而来。
褐色的巨大的石条铺延着、褐色的锈蚀的砖块堆积着,在宁静的夜色中,更像是一具具尺体,散发着血腥和杀气。一场场战争,骨肉的积聚,灵魂的夯筑,是嘉峪关全部的悲壮之所在,与关下荒凉的土地无关。
据今一百八十多年前,肃州镇总兵李廷臣欣然写下了“天下雄关”四个大字。今天,在嘉峪关城西四百米处,我们看见这快高大的石碑和刚劲的书法,就像秋风扑面,一种彻骨的寒冷直逼心灵,没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石碑的根部所埋藏的物质,时刻都在作出一种提醒和呐喊。
嘉峪关下,狂风扫净了一切,我们能够找见这种寒冷。
顺着长城远去的背影,我们看见了雪,即是炎热的八月,那光亮的晶粒也连成一片,像银色的头盔和长剑,这是祁连山海拔三千米以上的雪线。再顺着雪线,我们看见了顺流而下的雪松、嘉峪关侧翼的田畴以及丰茂的草原……
月氏、乌孙、匈奴、羌、氐,土蕃……骁勇的马队纵横驰骋,面对祁连山,他们却有着天生的恐惧,往往过之则“下马拜焉”,并从内心发出了“失我祁连,使我六畜不兴旺;失我祁连,使我嫁妇无颜色”的感叹。这感叹是沉重的。他们与强大的中原文明的争夺和抗衡,拼杀中的智慧和勇气,赖于此。这时候,身居金殿、手持金樽的中原官僚们已经感到了这股寒冷的不可忽视,挑战与捍卫,在祁连山下燃起了烽火,嘉峪关开始奠基。
成千上万个戍卒,充军者、流浪者、屯田者……源源不断地涌来,没有谁能够回到梦中的家园,他们是最初的夯筑者。嘉峪关的高大,是无名者的汇集,嘉峪关的不可仰视,是卑微人格愤怒的汇集。
历史的线条被每一个具体的受难者分解开来,是血淋淋的;嘉峪关的基础被一颗颗头颅分解开来,是一杆杆长缨和一簇簇利箭。因此嘉峪关下没有迷惘,纯洁的雪流响在一切根源之上。本世纪四十年代,嘉峪关北敌楼内一块墨绿色石碑,没有任何文字的印痕,每当天晴日朗,阳光照射,片刻之间,祁连雪峰以及山坡上的流泉、松柏、草地……就会在石碑上映照出来。
巧妙的纪念碑,用沉默表示真实,只要雪花不灭,冰川永存,灵魂就不会被时间的尘埃所湮没、所覆盖。
黑山石刻
深藏心中的精神秘史,当肉身在风中渐渐萎缩,他们找见了水关峡的石壁。嘉峪关北行,沿着长城的走向,可以看见雄奇险峻的黑山,作为嘉峪关的天然屏障,黑山东麓的水关峡,流水淙淙,却是一个幽静的生活之所和灵魂的栖息之地。他们目光炯炯,神彩奕奕,把全部的激情和隐秘交付给了水关峡的石壁。
没有人能够揭秘。从原始狩猎和驯养时代,从新石器时代早期或旧石器时代晚期,战国至秦汉,唐至明代。这秘密一直延续着……并且一代一代粗细不同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他们的肉体腐烂了几千年、几万年,他们的灵魂却生活在陡峭的岩壁上。
他们在狩猎。一人骑马射野牛;一人骑马追赶野骆驼;一人徒步射杀一只石鸡;一人只身捕野牛,伸臂屈膝,围绕野牛的两只小动物紧张万分;两人拢弓射一野牛,野牛发觉,扬头,翘尾,奔跑;三人骑马奔跑,三人弯弓搭箭,四人一狗追赶,六只双峰驼被围;一烈性蛮牛抵头扬尾,将一人挂于角上……
他们在舞蹈,庆祝狩猎后的丰收。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里三层外三层,舞者多达三十二人,两手叉腰,头饰翎毛,蓑衣紧身,长袍拖地,舞姿婆娑……
高高的岩壁上,隐藏着这样一群人,这样一些牛、羊、鹿、驼、虎、豹、狼、巨貘、狐狸……没有人发觉他们,他们甚至在热闹的人群和穿梭的战争中宁静地生活。
的确,除了史前的部落纷争没有记载以外,从汉武帝通西域,设立河西四郡,畅通丝绸之路以后。这里就喧嚣起来了。水关峡,成为丝绸路上的咽喉要道之一,无数的兵卒在这里服役,铁打的营盘,直到现在还微露痕迹。五代以后,延及宋初,屡屡被点缀于诗句和典籍的煌煌玉门关,又东移至水关峡,使这里又多了些商旅的争吵和驼铃的叮当声。但是他们仍然不知道水关峡深处所盛藏的秘密,对于这里异常的繁华和权柄的光泽,这些石壁,却表现出超常的无动于衷。
明洪武五年的大规模筑城,一百多年间形成了嘉峪关的无与伦比的威严。驻军、垦荒的队伍纷涌而至,他们与水关峡岩壁同饮一条河流里的雪水,水关峡周围的荒地散发出桑麻的芳香,小桥、流水、人家、斜阳中的一缕炊烟……这一切,水关峡的石壁都亲眼看到了。
秘密还是不能揭破。但这背后的忍耐和付出是巨大的,说不上会被突如其来的灵感一语道破。
灵感选择了本世纪六十年代末的一位牧羊人,当这位牧羊人在夕阳的余辉中目睹这些古朴、笨拙的图画,不知是出于灵魂的颤动,还是本能的吸引,用他那并不干净的衣袖轻轻地擦拭石壁上的尘埃,就像最初摩崖者的虔诚。
我们终于听清楚了隐约的、遥远的、并不响亮的凿岩之声,在今后的日子里,这音乐不会消失。
作者
简介
胡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甘肃诗歌八骏——感谢阅读——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篇征稿大赛啦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篇征稿
随着中国散文的繁荣与发展,新秀不断地涌现,为全面反映当代散文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学事业方面作出的努力及贡献,集中展示当代散文家及散文创作的整体阵营和整体水平,继续推出新人、新作,壮大散文创作队伍,进一步推进当代散文的研讨、交流和发展,并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去洞察和认识社会,激发广大散文作者用智慧和才华去肩负使命和重任。基于此,我们组织名人、名家,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编纂《中国当代散文精选篇》一书。
投稿邮箱:bhsx08
sina.哪里治疗白癜风最专业中科品牌影响力企业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