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长安之三嘉峪关上

长城大漠书剑气

铁马旌旗卷风云

将军百战身后名

明月依旧照雄关

天高云淡,艳阳高照,秋风瑟瑟,旌旗猎猎。

立于雄关之上,视线所及之处天开地阔、万里霜天,让人心旷神怡、久久不能自已;数千年依旧不变的西风,吹走过历史的苍凉,带来了岁月的咏叹,使人触景生情、徒添伤怀。

秋风瑟瑟,旌旗猎猎

嘉峪关东依酒泉,西望大漠,南联祁连,北接黑山。

我们来自东方,就在昨晚,我们落脚酒泉。

酒泉,甘肃省地理区域最大的地级市,古称肃州,与张掖的甘州各取一字,便成为甘肃省名。酒泉地处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之间,酒泉为汉代河西四郡之一,丝绸之路的重镇,因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告别嘉峪关后,我们将继续往西,穿过茫茫戈壁,我们会经过玉门、瓜州,往西南抵达敦煌,而往西北出甘肃去新疆的路将是我们以后的选择。

我们驱车往南,来到祁连山下。

我们驱车往南,来到祁连山下

祁连山,河西走廊与青藏高原之间的山脉,西端在当金山口与阿尔金山脉相接,东端至黄河谷地,与秦岭、六盘山相连。祁连山东西长多公里,南北宽-公里,海拔0-米。“祁连”系匈奴语,意为“天山”。

祁连山融化的冰雪汇流成一条小河——讨赖河,讨赖河在祁连山下形成了一条深约70余米的峡谷,峡谷两壁悬崖陡峭,犹如刀削,谷底水流急湍、咆哮而去,往东数十公里,汇入黑河。人立峡谷之上,望而恐惧,顿生寒意,使人连连后退,不敢久视。隔河而望,峡谷左岸的山地上隐约可见有一砖土所垒的建筑,那是讨赖山寨,没有人居住,四周一片荒凉。山寨外有一索桥与对岸相连,对岸的高台上是一座仿建的汉代兵营,偶有游客流连,追忆大汉雄风。

峡谷两壁悬崖陡峭,犹如刀削左岸山地上的建筑是讨赖山寨山寨外有一索桥与对岸相连

我们的眼前,讨赖河的北岸,峡谷绝壁上、古长城的尽头矗立着一座高高的土墩。风沙的侵蚀让它斑驳不平、没有了往日的雄伟,历史的故事里还在传说它曾经的金戈喋血、不朽荣耀。这是长城第一墩,是长城最西端处,是万里长城开始的地方。

长城第一墩,万里长城开始的地方

我们继续驱车往北,黑山山势险要,雄踞嘉峪关北,是天然的军事屏障。沟深谷险之间,壁陡山脊之上,长城蜿蜒而行,直达山巅。放眼望去:山下村舍相连、鸡犬相闻,山上寸草不生、大雁哀鸣。昔日的壁垒要塞不复存在,今日所建的悬壁长城只为让游人凭吊感怀。

悬壁长城长城蜿蜒而行,直达山巅

“二崤虎口夸天险

九折羊肠确地雄”

我们还在嘉峪关上。

城墙上的风从遥远的远方而来,带着祁连山的凉意、大漠深处的干燥,轻轻地吻上沉思者的眉梢,悄悄地拂去城墙上的岁月尘土,慢慢地翻开这座关隘的不朽历史,静静地聆听它的前世今生。

嘉峪关慢慢地翻开这座关隘的不朽历史

嘉峪关因修筑于嘉峪山西侧而得名。宋元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明朝初年,为加强西北边防,宋国公冯胜于洪武五年(年),决定在此修建关城。此后,嘉峪关防务体系逐步完善:明孝宗时修建关楼,正德年间修建东西光化楼和柔远楼,嘉靖时加固已有建筑并修筑关城两翼长城,长城上每五里设墩台一座。自建成嘉峪关后,此关便成为西部防务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嘉峪关防线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在它的外围,还有更大的天然天堑屏障,就是祁连山和黑河流域及其两岸的巴丹吉林沙漠。古代,人类无法绕行祁连山和黑河,嘉峪关就是中原文明西出和西域文明东进不二的通道。嘉峪关防线处在16世纪世界前后两大帝国的分界线上,处在影响欧亚大陆经济商贸的丝绸之路的要冲上,嘉峪关防线对明朝、蒙古国、西域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眼前的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和瓮城组成。

内城瓮城

站在城墙之上,从城墙垛口向外望去:昔日沟深壕宽的第一道防线——城壕,已成为干净的广场和平整的沙地,沙地过去,是枯草衰杨、满树叶黄,树林过去,便是一望无垠、天地相接的灰蒙大漠。沿着灰砖为墙、青石为路的内城城墙一路走去,四方城垛有木门紧锁的箭楼、城墙四隅有旌旗飘扬的角楼、南北中段有居高临下的敌楼、东西两门有飞檐度云的阁楼。内城的两门之外,各筑有瓮城,两门内侧,均有马道通达城顶,沿马道之侧石阶而下,便到了内城。

远处便是一望无垠、天地相接的灰蒙大漠城墙四隅有旌旗飘扬的角楼马道

内城城墙高约10余米,城中驿道两旁种植树木,驿道一侧是空旷的演武场,另一侧是游击将军府。

“百营杀气风云阵

九地藏机虎豹韬”

自明正德年间芮宁为首任游击将军伊始,至清光绪年间李正鲁止,嘉峪关共有18位游击将军浴血雄关、战死沙场。

进得将军府内,眼前是一个四合院,院内东厢房是书堂,西厢房是武堂,正前方是议事厅,厅内人物雕塑形象生动:明嘉峪关游击将军芮宁与其下属在战场沙盘前布置作战方案,议事厅后,又有一小四合院,为将军与家眷生活居住之处。

驿道一侧是空旷的演武场将军府书堂武堂议事厅

走出游击将军府,出得内城,内城有东西两门,西门为“柔远门”,是明王朝对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东门为“光化门”,面向东方,意喻旭日东升,瑞气普照的大国气度。

门楼嘉峪关

光化门外,有两栋雕梁画栋、青瓦灰檐的仿古建筑,正前方是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场所的文昌阁,侧旁的是纪念武圣的关帝庙。

站在文昌阁前、内城门外,回首望去:光化门的城楼上“天下第一雄关”六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文昌阁、关帝庙

穿过内城外的宽敞广场,走出嘉峪关雄伟的外城城楼,“天下雄关”的牌匾前面有一巨大石碑,石碑上刻着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的林则徐路经嘉峪关时作的诗: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岩峭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天下雄关——嘉峪关林则徐途径嘉峪关诗

长城巍巍,皆入画卷,垂柳依依,尽在水中。

目光久久不离大明宋国公冯胜疆场策马、挥师塞外的雕像。

“金鼓动地战旗猎猎映大漠

铁垒悬月轻骑得得出长城”

想起议事厅前的一副对联,不由神往那铁马冰河中远去的铁甲背影:有多少忠义将士埋骨大漠、魂断他乡,又有多少父母妻女倚门而望、泣血断肠。府邸依旧、雄关依旧,守城人已走了多年。岁月湮没了高墙深壕,历史永远记住了这些忠魂,他们与雄关一道,永远屹立在碧水苍山之上,蓝天白云之间。

长城巍巍,垂柳依依雄关依旧冯胜疆场策马、挥师塞外的雕像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ly/135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