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租房的都要注意甲醛释放最长可达1
住,是每个人最基础的需求。几个最近发生的新闻,希望能引起装修、租房的你的重视:
01
02
据媒体报道,在北京上班的一女孩通过自如租下了北京海淀区一个一室一厅的房子,今年7月在公司体检中查出白细胞数量明显偏低,只相当于正常人的60%,就像刚做过化疗的病人一样。她找到一家环境监测机构对租住的自如房屋空气质量进行检测,结果吓一跳:
卧室、厨房、客厅的甲醛均不合格!甲醛的检测值分别为0.17mg/m3、0.17mg/m3、0.23mg/m3,是标准的1.7倍、2.3倍!
是的,凶手是甲醛超标!
03
江苏镇江一户人家,头胎孩子是畸形儿,第二个孩子5岁,又患上了白血病,最后查出,背后的“祸根”竟是家里的装修。家人介绍,房子年简单装修了一下,第二年儿子结婚后住了进去,没想到儿媳怀的头胎是畸形儿,二胎孩子今年又患上了白血病。
经检测显示,这个装修了7年多的房子里甲醛严重超标。
医院臧晏医生用了半年时间,通过对前来就诊的白血病患儿的问诊发现,有近90%的孩子家中半年内做过装修。
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甲醛归为一类致癌物,并明确警示:甲醛和癌症尤其是儿童白血病具有关联性。虽然白血病发病的原因很多,但天天睡在甲醛超标的房间内肯定是不利的。
甲醛,危害非常大!1、刺激作用:甲醛的主要危害表现为对皮肤黏膜的刺激作用,甲醛是原浆毒物质,能与蛋白质结合、高浓度吸入时出现呼吸道严重的刺激和水肿、眼刺激、头痛。2、致敏作用:皮肤直接接触甲醛可引起过敏性皮炎、色斑、坏死,吸入高浓度甲醛时可诱发支气管哮喘。经常吸入少量甲醛,能引起慢性中毒,出现黏膜充血、皮肤刺激症、过敏性皮炎角化和脆弱、甲床指端疼痛。另外,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引起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3、致突变作用:高浓度甲醛还是一种基因毒性物质。实验动物在实验室高浓度吸入的情况下,可引起鼻咽肿瘤。4、突出表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胸闷、眼痛、嗓子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记力减退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在所有接触者中,儿童和孕妇对甲醛尤为敏感,危害也就更大,孕妇长期吸入可能导致新生婴儿畸形,甚至死亡,男子长期吸入可导致男子精子畸形、死亡,性功能下降,严重的可导致白血病,气胸,生殖能力缺失,全身症状有头痛、乏力、胃纳差、心悸、失眠、体重减轻以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甲醛来自4个方面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家庭中的甲醛主要来自4个方面:
一是用做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黏合性,还具有加强板材的硬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粘剂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的脲醛树脂;
二是用人造板制造的家具。某市消费者协会进行过的一项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在抽取的60套中密度家具样板中,有29套甲醛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超标率高达48.23%;
三是含有甲醛成分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如白乳胶、泡沫塑料、油漆和涂料等。专家特别提醒,乳胶胶粘剂在装饰装修中广泛用于木器工程和墙面处理方面,特别是封闭在墙面的乳胶中的甲醛很难清除;
四是室内装饰纺织品、包括床上用品、墙布、墙纸、化纤地毯、窗帘和布艺家具。在纺织生产中,为了增加抗皱性能、防水性能、防火性能,常加入一些含有甲醛助剂。
甲醛,释放最长可达15年!住了7年的房子,甲醛仍然超标,不禁让人想问:
甲醛到底可以持续多久?
最长可达15年!
日本横滨大学曾有研究表明,甲醛、苯等有毒有害气体释放3~15年才能挥发殆尽。根据文献报道,山东省济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吕志新等人监测发现,居室装修3年后空气中甲醛超标率仍为7.55%,处于较高水平。家中最常见的甲醛污染源就是板材,尤其是人造板所含的脲醛胶。目前市场上的家具,大多需要经过贴面、油漆、封边等多道工序加工处理,大多会使用脲醛胶,甲醛就源于此。另外,储存木材需要用到的防腐剂同样含有甲醛。
如果空间相对密闭,甲醛的挥发时间会非常漫长。
这样做,减少甲醛!装饰装修:设计上特别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的承载量和通风量;尽量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如人造板的锯口处应涂以涂料,使其充分固化,防止板材内的甲醛散发;严格按照国家标准选用合格的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购买家具: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家具,索要《家具使用说明》,看是否标明了甲醛的含量。同时注意家具的用料,最好选用木板材料密封程度较高的家具;新买的家具不要急于放进居室,有条件最好让家具里的有害气体尽快释放一段时间再用;新买的人造木板制作的衣柜使用时尽量不要把内衣、睡衣和儿童的服装放在里面;如果购买或者用大芯板制作的家具在使用时发现有刺激气味、辣眼睛,同时发现家人特别是儿童如经常出现皮肤过敏、情绪不安、饮食不佳、连续咳嗽等症状,应考虑可能是甲醛惹的祸,要尽快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期主编:史玉成
本期小编:陈梦竹
内容来源:综合健康时报搜狐健康百度经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gr/9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