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嘉峪关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年,嘉峪关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紧盯重点任务,全面落实“四个补”稳增长措施,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市委市政府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狠抓政策落实,全市经济运行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工业方面,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精准调度工业运行,全力保障生产要素供给,最大限度释放企业产能,稳步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项目建设方面,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召开领导包抓项目推进会。消费方面,开展促进消费系列活动,放大旅游综合效应,积极发展夜间经济,消费活力进一步释放。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亿元,同比增长6.5%,比上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6亿元,增长4.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7:62.8:35.5。
(一)农业生产稳中有增
全市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双促双增”行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嘉峪关市天气降水较多,无自然灾害发生,农作物长势良好,蔬菜播种面积2.6万亩,同比增长1.8%,洋葱播种面积0.7万亩,同比增长2%。全市农业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运行态势,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4.7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三季度下降0.6、1.2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回升,效益逐月提升
按照省政府“稳增长”目标要求,嘉峪关市重点企业通过压缩检修时间、倒排生产任务、压茬推进落实目标等措施,促进工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虽然与上半年相比有所回落,但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
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利润总额由负转正。虽然工业产成品和原材料市场价格仍然不利于企业经营,但企业自加压力,努力适应新的发展环境,采取各种方式扭转亏损的局面,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速逐月提高,利润总额在10月份实现了扭亏为盈。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7.3%,增速分别比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5.5、6.4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6.6亿元,同比增长6.5%,而上半年和三季度分别为亏损7.1亿元、4.8亿元;亏损企业亏损总额3.2亿元,分别比上半年和三季度减少6.7亿元、8亿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定
年,嘉峪关市确定了总投资亿元的建设项目项,坚持市级领导包抓、部门协同合作、责任强化落实,合力解决困难问题,协调落实建设条件,确保纳入计划清单项目按计划推进。一季度,重点选择了投资在万元以上重大项目30个举行了集中开工复工,总投资规模达亿元。在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的带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3月份实现由负转正,下半年里增速逐渐平稳。1-12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96%,比上年同期提高31.16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由于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进入收尾阶段,而且上年基数较高,致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从8月份起出现负增长。1-12月,全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5.1亿元,同比下降1.42%。其中住宅完成投资18.6亿元,同比增长18.07%,棚户区改造完成投资3.7亿元,同比下降61.29%。全市房屋施工面积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8%。商品房销售面积60.2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15%。
(四)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全域旅游发展,增强发展动力,嘉峪关市从5月1日起,文物景区推出夜游产品,关城景区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1时,同时将景区门票的有效期延长至3日,并鼓励商业门店延长开业时间,促进夜间经济的发展。同时,为主动融入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加快落实推进嘉酒两市协同发展战略,还推出了嘉酒市民景区门票免费政策。在以上政策的刺激下,全市旅游业日趋火爆,极大地促进了住宿、餐饮业的发展。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7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比上半年和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从四大行业看,全市批发业完成商品销售额.9亿元,同比增长8.8%;零售业完成商品销售额74.4亿元,同比增长8.8%;住宿业完成营业额2.6亿元,同比增长8.1%;餐饮业完成营业额16.6亿元,同比增长12.3%。
(五)财政支出保障民生力度加大
今年以来,嘉峪关市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有限的财力更多用于保障民生和重点项目建设,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有效保障。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5亿元,同比下降1%。其中,税收收入15.2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4.3亿元,同比增长18.2%。
1-12月,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1.9亿元,同比下降0.8%。从支出结构来看,城乡社区和社会保障支出快速增长,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亿元,同比下降6.8%;城乡社区支出6.9亿元,同比增长47.4%;卫生健康支出2.8亿元,同比增长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亿元,同比增长18.3%。
(六)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速转正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同比增长10.52%,增速与上半年、三季度相比分别回落7.03、3.1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存款.4亿元,同比增长18.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7亿元,同比增长2.5%,增速在10月末实现转正,与上半年、三季度相比分别提高6.03、5.71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72.5亿元,同比增长4.66%;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
嘉峪关市持续提升关城大景区的龙头带动作用,方特丝路神话开园运营,推行门票三日制,主要景区向嘉酒市民免费开放,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保持了25%以上的增速。年,全市完成全社会旅游收入96.4亿元,同比增长30.46%;旅游人数.4万人次,同比增长26%。游客平均停留天数1.52天,与去年同期持平;星级宾馆客房出租率47%,与去年同期持平。
(八)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7.5%,绝对值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元、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1.2%,经营净收入增长10.6%,财产净收入下降55.3%,转移净收入增长15.6%。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9%,绝对值分别高出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元、元。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2%,经营净收入增长9.1%,财产净收入增长5.4%,转移净收入增长12.4%。
(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受猪肉等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年嘉峪关市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呈上涨态势,1-12月,累计上涨2%,与上半年和三季度相比,分别上升0.7、0.4个百分点。从类别变动情况来看,居民消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六升两降”运行态势。其中,食品烟酒、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衣着类价格分别上涨4.8%、2%、1.8%、1.7%、0.7%、0.6%;交通和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分别下降1.7%、0.4%。
二、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
(一)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升
年,嘉峪关市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抓手引擎,强谋划、勤调度、抓落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出台发展规划、专项行动计划和系列配套政策,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一是-0万元项目投资占比增大。年,嘉峪关市-0万元项目投资同比增长85.8%,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年的10.6%提高到17.6%,提高了7个百分点。二是民间投资降幅收窄。年,嘉峪关市民间投资同比下降1.7%。降幅较一、二、三季度分别收窄25、9.3和4.6个百分点。三是工业投资逐渐向好。各季度工业投资增速分别为-49.7%、-12.1%、0.4%和-3.1%,全年工业投资增速较一季度收窄46.6个百分点。
(二)工业生产持续回暖
在发展外部环境趋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的情况下,嘉峪关市坚持“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精准调度工业运行,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最大限度发挥企业产能,积极培育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当年申报入库企业6户。工业增加值增速结束了去年低迷甚至负增长的局面,1-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比上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位次前移7位,全年各月增速均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
(三)文旅产业带动效应凸显
“十三五”以来,嘉峪关市按照“旅游+”模式和“景城一体化、产城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大力拓展旅游市场的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对全市经济的贡献。为打造文化名片,宣传推广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扩大影响力,嘉峪关市大力培育发展节庆会展和赛事活动,国际铁人三项赛、笼式足球国际邀请赛、丝绸之路国际房车博览会、长城马拉松等节会赛事成功举办,大幅带动了城市旅游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了城市知名度,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和自豪感。随着方特丝路神话开园以及嘉酒文旅一体化发展等措施推进,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关城带来的强大宣传效应,进一步擦亮打响了嘉峪关市的文化旅游品牌。今年全市旅游市场持续火爆,旅游人数在9月份突破一千万人次,带动了住宿、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
三、促进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抓工业生产,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工业转型上下功夫,着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一是抓好停产企业复产达标,对停产和半停产企业,相关部门建立台账,加强沟通,督促企业尽快复产;对生产经营中的产品销售、原材料、能源等问题,拿出务实有效的办法帮助解决,助推工业经济走出困境。二是做好“小升规”企业的培育,将成长好、生产经营正常、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纳入重点培育对象,争取更多企业入规纳统;三是加快推进土地二级市场开发。通过以税控地、集中收储、置换转让、土地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盘活工业园区土地、厂房等闲置资源,切实提高单位面积产出率和税收贡献率。
(二)加快重点项目推进力度
把“抓项目、扩投资”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重大项目开工速度和建设进度,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一是抓项目落地。重点围绕十大生态产业发展,做好宏晟电热超低排放改造、东兴铝业电解槽优化、鑫海成大数据中心等32个重大带动性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按投资计划加快建设。二是抓谋划储备。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深化脱贫攻坚、补齐全面小康短板、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以十大生态产业为重点,积极谋划储备下一年和“十四五”时期的重大项目。三是抓精准招商。在招商引资上持续用力,进一步加强与酒钢公司、中核四〇四的紧密合作,紧盯先进制造、通道物流、军民融合、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引进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产业,提高招商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着力破解“招商不引资”的问题。
(三)提升第三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一是提升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总书记今年视察关城时强调,“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嘉峪关关城是金字招牌和名片,要以关城为核心,实施好文物保护、文化传承、文旅融合“三大工程”。在基础设施上,完善景区之间连接线路,进一步方便游客出行。在宣传推介上,创新方式和手段,综合运用网络宣传、节会推介、旅行社对接等各种渠道。坚持“大旅游”“小旅游”一起抓,加快6个特色旅游示范点建设,推动农家乐、乡村民宿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二是加快培育通道物流经济。充分发挥交通区位和产业基础等比较优势,加快推进空港物流园、多式联运物流园、金翼电商快递物流园等重点物流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以煤炭、矿产品等大宗商品交易基地,进一步完善和拓展物流集散功能。三是推动商贸服务业转型发展。把培育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作为一项聚人气、补短板的重点工作,高起点规划建设和改造提升精品示范街、特色商业街,推进餐饮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夜市经济。
(四)切实加强政策研究
深挖细研国家和省上出台的各项政策,找出隐性政策,切实通过用足用好政策加快补齐短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从财税、金融、产业、用地、人才等方面,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描绘了蓝图,为嘉峪关市如何融入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怎样形成新格局提供了方向。省政府印发的《新时代甘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五个制高点”规划》,是我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的大手笔、大思路,含金量非常高,相关部门要逐条逐项梳理、反复研究,真正转化为可落地、可实施的项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gr/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