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的庙会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庙会,通常也被人们称为“庙市”,它集祭神、娱乐、商贸于一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集市形式,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明清以来,嘉峪关先后修建了很多庙宇,有关帝庙、财神庙、湘子庙、马王庙、老君庙、鲁班庙、火神庙、城隍庙、三官庙、文昌阁、无量阁、地藏阁、护国寺及其后的娘娘庙、龙王庙、三神庙、药王庙、土地庙等。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五月十三,腊月初八等节日,嘉峪关都有庙会。庙会上所供奉的神灵既有来自佛、道、儒等正统的宗教,也有大量来自民间的神诋。影响最大的有三座,文昌阁,崇拜文曲星,代表儒教;关帝庙,崇拜武圣,代表道教;护国寺(年毁于破“四旧”中,后群众集资在石关儿口和西高桥旁分别重建)崇拜佛陀,代表佛教。其中尤以关帝庙香火最为旺盛。
嘉峪关的各种民俗活动都以该庙为中心,因为嘉峪关是一座军事边关,需要尊崇战神,祈福武圣。关帝庙的对面是戏台,是嘉峪关群众集会活动的场所。关帝庙内和真人大小的关羽木雕坐像及神龛,平时供奉于关帝庙,战时则抬上关城以壮军威,节庆时抬到集市以安民心,于是,“集市商贾”和“戍楼武圣”成为关城的两大景观。
嘉峪关群众最早选择的崇拜偶像是玄帝,明洪武五年(年)修筑关城时,在内城修建了玄帝庙。玄帝名玄女,老百姓称为九天玄女娘娘,是一位司掌军事、传授兵法的女神。《鱼龙河图》记中,黄帝大战蚩尤,九战不胜,仰天而叹,后夜梦天降一位妇人,自称玄女,授帝以兵书战法,遂战胜蚩尤。玄女在《水浒传》中两次出现,传授宋江天书三卷和攻打方法。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发展过程,战神这种文化现象,也由女性向男性转变。宋元之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忠义兼备、武艺高强的典型武将关羽,这个人物形象符合那时代人们的理想。神本是人造的,人当然可以任免或调动神的职务,于是关公代替了玄女,玄帝让位于关帝。关羽,又称关公,是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
关羽一生忠义勇武,坚贞不二,为儒、道、释三教崇信。明清时,关羽有“武王”“武圣人”和“关帝”之尊。由此,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军人把关公奉为“军神”,商人把关公奉为“财神”,杀猪、剃头耍刀子的人又把关公奉为“祖师爷”。人们遇有争执时,求关公之明见决断,干旱时人们又向关公求雨。关公还具有司禄命、估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等“全能”法力。因此,民间各行各业对“万能之神”关帝无不顶礼膜拜。
明正德元年(年),兵备副使李端澄监修关城东西二楼时,将关城内的玄帝庙移建于东翁城外。而原来的玄帝庙改称关帝庙。关帝庙的建筑宏大,壁画彩饰,塑像雄伟,双龙攀柱。《重修关帝庙碑》云:“关内城垣巩固,设立游府统帅兵弁静镇防守,士民商贾比屋而居。因于其中建关圣庙,每逢朔望及庆祝之期,馨香恪荐,演剧献牲,神喜人欢,群推千古之盛事,讵非英明之感发哉!”
在嘉峪关庙会中,以五月十三日的关帝庙庙会最为隆重、热闹。在关城戏台上唱大戏,少则3天,多则10天,有一年连续唱了一个月。每次关帝庙会由会首(由当地有威望的头面人物担任)出面组织。庙会前三天,由会首向富户下请柬做会东,挨户摊派费用,多则20吊麻钱,少则三五百文,亦或捐麦子一斗或几升,最穷者也要拿一把香。演出前,从游击衙门扛出三面大旗,竖在戏台前。
庙会期间,除请道士在关帝庙中诵经,献祭品,念祭文,烧香礼拜外,还要请戏班唱戏。庙堂里供奉着丰盛的祭品,一派人神同乐的欢庆场面,在庙会之前,就要请好戏班,所请均为当地名班与名角。庙会请戏非常重要,请戏分官请和民请两种。官请是由地方官出面请戏,民请则由民间百姓请戏,一般以民请最为普遍,有时既有官请又有民请。
唱戏的目的一是敬神,二是娱人。庙会演戏与平日演戏不同,形成了庙戏特有的习俗。这是长期庙会演出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各地习俗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庙会的戏台往往就在神殿之前,班主在开唱头场戏之前,一般都要尊敬地到庙内烧香磕头,邀请神灵看戏,然后才可开演。在演头场戏时,班主要选最拿手的戏,挑最叫座的演员以娱神灵。在演出期间,首事们必须不时地到戏神前焚香礼拜,并举行种种仪式。
唱的戏文多是叙述关羽英勇忠义故事的三国戏,如《古城聚义》《斩华雄》《单刀赴会》《独行千里》《关公出许昌》《出五关》(又称《千里走单骑》)等。过五关斩六将是关公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历史。饰关公的演员在化妆前先要在关帝像前上香,再由班主用黄表纸在身上燎过后,方可化妆。最为有趣的是《关公战蚩尤》《关公斩妖》之类的戏,关老爷甚至与神鬼妖魔大战起来,亦真亦幻,剧情也多为武打,场面热烈好看,场下观众通常叫好连天。
庙会结束前,戏班还要进行一次“扫台”仪式,“关公”身背大刀至台前表演一番之后,念曰:“天苍苍,地皇皇”“天苍归天去,地皇归地府”“开天门”“归地府”“此地保平安”。后台则相应地配以一声、二声、三声或长声锣。然后,舞着大刀向东、南、西、北横扫四下,以示镇邪。紧接着是一阵急密锣和唢呐。奏毕,首事们手托放有果品与红包的茶盘上台,以表示对演出圆满成功的谢意,“扫台”亦告终。
每逢开庙搭台唱戏的时候,嘉峪关附近十里八乡的许多人都会涌到戏台前看戏。赶关帝庙会者有当地驻军官兵,有过往嘉峪关的客商及酒泉的士绅和乡民。城乡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之人也都前来嘉峪关酬神,看戏。庙会上摊棚栉比鳞次,百戏杂陈,各种杂技、武术、曲艺、游耍、戏剧以至西洋镜,无奇不有。民间艺人登场献艺。庙会上既有百货、土产销售,又有牛、马、驴、骡、猪、羊交易;既有各种特色小吃,又有各种杂耍。每到庙会之时,赶庙会的商贩就会提前摆摊设点。商贩们出售的商品多为农民的生产用具,并有固定的地段作为摊点。有卖碾子、猪槽、磨等石制用具的,有卖锄镐筑耙、铲犁铧、锯子、锉刀等铁制农具的,还有卖扫帚、箩筐、簸箕、竹筛、扁担的,也有卖搭腰套股、笼头嚼环、软屉硬鞍等车畜用具的。农民耕种的用具一应俱全。除了农具,还有雨伞、草帽、梳子、镜子、头绳、绢花、鞋样等生活用品。
庙会为人际交流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通过庙会这一特定的时空,人们之间的思想感情和心理得以沟通。庙会聚集了各种各样的人,开展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是男女老幼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庙会成为人们走出家门、互相交往交际的一种形式,成为与外界进行联系,获得各种信息以及精神上极大满足的一个极好机会,人与人之间的情谊通过庙会得以建立。
庙会是走亲串友的好时机。平日里,很难见上一面的亲友,往往借庙会之机相聚在一起。时逢庙会,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便走动起来了。庙会还为青年男女交往提供了方便。传统社会,女性往往终日待在深闺中,青年男女交往的机会自然就很少。而庙会之时,男女混杂,为青年男女的交往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有的地方举办庙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青年男女提供谈情说爱的场合。当这对男女谈得投机,互相有些倾慕时,姑娘就会借故离开,找一处僻静的地方去坐。小伙子也就心领神会,紧随其后,赶去表白,等火候烧到八成,双方的家长才请媒人出面,议定婚约。
庙会还为各行各业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交流技艺的契机,旧时各个行业的人,会利用庙会之期,举行善会,召集同业人员拈香致祭。在庙会期间,同业人员在拜祭神灵祖师的同时,议论本行业的相关事务,解决存在的问题,有时还会切磋技艺。各行业群体组织的庙会有助于行业内部的团结和行业技艺的提高。
庙会也是民众自导自演的娱乐剧,庙会上,民众用自己的方式愉悦自己,尽情地狂欢。不同职业、性别、民族和地域的人,都能够不受限制地参加到庙会的活动中。人们也一反平日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生活,兴奋地加入到庙会异彩纷呈的活动中,如痴如醉地演绎着自己的戏剧。
关于我们:
发起人孙春光学历:天津大学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保送通信与信息系统硕士。
现担任全国工商联民办教育出资者商会EMBA联盟专委会秘书长;北京左右逢源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中关村众筹联盟发起单位之一、监事长单位;爱投(ITOU)高管会创始发起人;IT高管会创始发起人;陈香梅公益基金会天使荣耀基金理事。
赞赏
长按鍗′粙鑻楁帴绉嶆垚鍔熷浘鐗?鍖椾含娌荤枟鏈濂界櫧鐧滈涓撶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gr/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