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千年历史的长城关隘,见证过140多次

初冬

阳光微冷,登临紫荆关

这个时节

草木萧落,山石冷冽

关墙骨骼分明,愈显古朴厚重

它见证过王朝的更迭

见证过近代中国的兴衰

在今天

就让我们跨过千年的历史

与它相遇、相识

名称由来

紫荆关

宋朝时名为金陂关

位于易县城西紫荆岭上

后来因山岭长满紫荆树而改名

一个硝烟弥漫、刀光剑影的军事重镇

却取了个如此浪漫的名字

可见古人想象力之丰富

地理位置

紫荆关

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处的紫荆岭上

紫荆关地理位置显要

关城建在依山傍水

两峰对峙的广阔盆地内

四周形成天然屏障

是京西内长城上一处重要关隘

它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

与居庸、倒马合称“内三关”

紫荆关是进入太行的要口之一

是“太行八径”的第七径

称为“蒲阴径”

建造材质

紫荆关城在秦汉时

仅为一座土石夯筑的小城

明洪武年间

著名将领华云龙奉旨

对旧城改筑的同时

又建紫荆关新城

改用石条作基础

以砖砌面封顶

并用石灰碎石灌注

紫荆关城被设计成奇特的梅花形

这之后

永乐、正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

以及最后的崇祯

都在不断地接力棒似地修筑紫荆关

可说紫荆关今天的模样

是明朝历代统治者集体创作的结晶

长城组成

长城组成:

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

关城组成部分:

城墙、城门、城门楼、水关、瓮城、罗城、关城、烽火台、城河(壕堑)。

城墙的组成部分:

券门、垛口、擂石口、垛墙、宇墙、单边墙、障墙、挡马墙、城墙顶面、马道、排水沟及吐水嘴。

紫荆关旧时三道门

第一道门:

紫荆关的第一道关门,建在坡下村的峡谷中。边墙自关门向西两翼伸展,直达两山峰顶。门额上嵌石匾一方,横书紫荆关三字。门前有营房、庙宇各一座。

第二道门:

门券上嵌着畿辅第一雄关的石匾。门之东壁上镶嵌石碑两块:一为荆坡道人所作重修紫荆关盘道记;二为明参将韩光所作的七律诗。门外西坡上还有清康熙御笔天子阅武处碑碣一通。进了南天门是二重门,两侧有八字墙向左右伸展。

第三道门:

再内是三重门,又称南门,但坐东朝南,券上嵌有紫塞金城四字。上款题万历十七年岁次乙丑孟秋吉量立,下款为钦差分守紫荆关参将韩光。北门有瓮城,上有表里山河匾额。北门面东,门额题字共两层,上层题河山带砺,上款为万历丁亥夏,下款为聊城傅光宅书,下层题紫荆关。南天门西侧,有从内城通向黄土岭的关门一座,面南额题阳和门。古代文人描述这里是万里蜿蜒壁,千峰拥塞门。风雄秦上谷,气压赵楼烦的紫塞金城。

紫荆关旧貌

紫荆关南门的二道门

二道门上的题字

紫荆关内重要战事

曾发生的战争多达多次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

西元年成吉思汗

攻居庸关不克

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

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

明正统十四年“土木之变”后

蒙古军破紫荆关逼近北京

当年八路军过紫荆关大桥的照片

两大特点

一、与山海关、嘉峪关并称的历史最悠久的名关之一。

二、大城套小城的结构在全国的长城中独一无二,不过这种独一无二的结构现在只能从绘图上看到它的平面了。

也许你还不曾来到这里

但只要你见过紫荆关

必会金戈铁马入梦来!

-End-

来源

保定文化旅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gr/13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