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卫士辞章rdquo鼓斗
“卫士辞章”鼓斗志砺血性
武警嘉峪关支队开展边塞诗词咏颂活动侧记
古道雄关多胜景
边塞征人展诗篇
流芳百世抒胸义
卫国戍边壮情怀
为把“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走深踩实落细落小,不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近期,武警甘肃省总队嘉峪关支队大力开展边塞诗词咏颂活动,教育引导官兵积极汲取驻地历史精神营养,厚实文化底蕴,激发“扎根戈壁、驻守雄关、护卫钢城、献身使命”的戍边卫国情怀,树起了新“四有”军人的好样子。
在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抗击匈奴的古战场,在昔日左宗棠抬棺西征收复新疆的途径地,在当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鸦片战争失败后惨遭流放的出关地……一场别开生面的边塞诗词咏诵会拉开了帷幕,笔者有幸聆听了本次朗诵会。只见官兵们摩拳擦掌,争先登台,分享诗词带给自己的感动和收获。
出塞
政治工作处干事刘藤,熟练地吟诵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出塞》诗,将一幅西北边疆壮美风光如画卷般地展现在了官兵面前,用苍凉悲壮的诗句讴歌了边关将士。
出嘉峪关感赋
机动中队排长茹作飞,用一首林则徐的《出嘉峪关感赋》,让官兵们深切体会到了一代民族英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咏颂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上等兵移栋慷慨激昂的咏颂,带领大家犹如坐上“时光机”走进历史,近距离感受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豪迈气概。他坦言,自己从小生长在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故里,上初中时就被这首词中作者精忠报国的满腔激愤和冲天豪气所吸引,也正是这首词,点燃了他心中从军报国的“小火苗”。
关山月
勤务保障中队上士刘世一,用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语言,吟诵了一首《关山月》,把边关将士的思乡离别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有声有色。雄壮的关城美景,优美的背景音乐,激情澎湃的诗词朗诵,将整个朗诵会推向了高潮。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是大学生士兵贾兴东的座右铭。贾兴东是一名中国科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为了圆自己的军旅梦想,毅然决定应征入伍、携笔从戎。而初唐四杰之一杨炯挥毫写下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正是他时刻用来激励自己的警句。“刚来到部队时,我一点也不适应……指导员为了帮助我,鼓励我多读一些边塞诗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我们驻守在雄伟的嘉峪关脚下,马革裹尸、以身许国的古代将士们就是我们的榜样!”贾兴东的即兴发言赢得了满堂喝彩,他代表了该支队广大官兵的心声。
咏颂经典的同时,也不乏原创诗歌和军营MV。“再回首,6年的青春在‘戈壁大漠’里,散发着光和热,无怨无悔,执着坚守……”国防生干部孙流川结合自身经历创作的诗歌《再回首》,赢得大家一致点赞。该支队还借鉴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自制军营MV《关山月》,在部队广泛传唱,深受官兵欢迎。
一首首激昂的诗词犹如嘹亮的战斗号角,激发出官兵立足本职干事创业,积极投身强军兴军的热血豪情。“很多边塞诗词本身就充满了战斗精神,在我们的战士训练和遂行任务最艰难困苦的时候,这些诗歌就像照亮前程的明灯、催人奋进的号角,总是能为我们注入无穷的精神动力!”支队长刘辉说道。
“嘉峪关自古就是边塞战场,支队搜集整理了边塞诗词集,注重用好边塞文化为官兵生活添彩、鼓劲打气。每逢新兵入伍、老兵复退,支队都要组织官兵参观嘉峪关城、增添保家卫国的自豪感,激励官兵戍边报国的胆气豪气。”政委刘智兵说。
文/图席天宝王乐
编辑:黄倩
总监制:黄汉京
监 制:何友新 郭靖
主 编:屈杰文
本期责编:曹志刚
图片监制:侯崇慧
编 辑:刘江郝友黄倩张宁李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gr/10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