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一座城爱上嘉峪关
嘉峪关:爱上一座城
作者佚名
前日里,一位久未谋面的朋友联系我,说将于近日回嘉峪关,又勾起了我思乡的情绪。
仔细算来,离开嘉峪关已逾十二个春秋。每次回家,总在意犹未尽中作别一众亲朋,告别那座我挚爱的小城。
也许没有去过嘉峪关的人,永远也无法理解我对嘉峪关这座城市的感情。每一座城市就如人一般,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喜欢一座城,抑或有更多因素,但最吸引我的是一座城市的性格。
仍然记得幼时的记忆里,嘉峪关的城市形象最初呈现给我的,是黄沙与鹅卵石构成的单调。就如那时经历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旅行,初次到达嘉峪关时耳边仍在回响的车轮声一般,冗长的单调。对于那些石头,仍记得年少嬉闹时,随手便可拾起一块作为吓唬人的武器。还有一个片段是关于植树,需从挖出的土方中,一块块的挑出那些石头,然后将筛出的沙土填回,再混以羊粪,浇上水,之后便是精心的呵护和漫长的等待。其中挖坑是最辛苦的工作,幼时的最高纪录也不过是一天种了一棵树,那些石头与沙土混在一起,用镐头挖上去,只不过可怜的如拳头大一点痕迹。对于那些石头是极其厌倦的。相信每个嘉峪关人的记忆里,都有那些石头与那些树。从小学到高中,再到进酒钢工作,每个春天里,我们的记忆里从不缺少那些石头与树。有一年回家,特地去了一次酒钢职工游乐园,在北门西侧寻找自己亲手种下的树,记忆已经模糊了,分不清到底是哪一棵了,单看到那些树还在,便不虚此行了。如今,记忆中的石头与黄沙已悄然不见了踪影,在这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寻找一块石头已经是件颇费心思的事情,至于黄沙,更要到城外好远方能见到踪迹,街道两旁那些自己曾经栽下的杨树大多已被槐树取而代之。在每一个五月里,回到嘉峪关,扑鼻而来的槐香里,总是透着亲切。
在记忆深处嘉峪关这座城市的第二张城市名片就是那些古怪的地名与成排的平房。初到嘉峪关时,住在三号门外的一个叫做八冶大院的地方,上学需经过西建大院,又到一个称之为二十四宿的路口,再往上便到了我的母校,酒钢四小。随着上学的足迹,经历了一条条的街道,一个怪现象是人们基本不用街道表述地名,那些地名里还有十四栋、八间房、九间房等。幼时不知那些地名的意义,等到大一些,从父亲的讲述里,知道了那些含义,同时也知道了酒钢,知道了酒钢的历史,知道了那座城市的历史。那些地名是为酒钢及嘉峪关最初的建设者树立的不倒丰碑。
地窝子、干打垒、骆驼刺,无尽的戈壁,是这座城市最早出现时的形象。而城市西边长城关城便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名称。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嘉峪关关城在几百年的岁月里屹立不倒的坚韧,便成为了嘉峪关这座城市的性格。依托酒钢,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建立一座城市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不言而喻。无数的酒钢建设者,在三上二下的波折中,顽强的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建立了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同时,他们也在努力的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这座城市。他们将铁山精神融入了嘉峪关这座城市,水乳交融,无法分割。
妻是外地人,初到嘉峪关,我带着她在城市中逡巡,告诉她每一处地名、每一个变迁、每一个关于城市的记忆片段,虽然她至今仍有些懵懂。再至后来,有了孩子,我便一遍遍不厌其烦的告诉孩子这是哪里,这是做什么的。暮然间,眼前便浮现出父亲当时带我穿梭于这个城市每个角落时的絮叨,以及我进酒钢工作时,亲自送我去工厂路上时的叮嘱。不知不觉间,已经二十多年。我想,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每一个酒钢人最难忘却、最想给亲人讲述、最想告诉所有人知道的、最想让孩子们记住的,是那段历史、是那些荒芜、是那种精神。
如今,我幼时居住的大院变成了公园,我上学时的体育场成为了森林公园,而那里,矗立这一座高炉的模型。我记忆中每天下午准时到访的大风已悄然无踪。春秋时节肆虐的沙尘暴也不是常客。城市四周早已碧水环抱。一片隔壁中连绿洲都算不上的荒野,悄然成为中国前二十名的魅力城市。在每一次回家休假时,我都发现自己对于这个城市越来越陌生,那种感情难以名状,有失落感,更多是欣喜,甚至希望什么时候能给自己一个惊喜。我们有讲不完的历史与变迁想要说给每一个到过嘉峪关的人,我们也想让每一个没有到过那里的人记住嘉峪关,记住酒钢。我们都爱上了酒钢、爱上了那座城。
于是,在一个艳阳高照的夏天,我离开了嘉峪关,为的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她,为的是她能更好的发展。我们在千里之外,心却近在咫尺。其实,每次想家时,未尝不是对自己的一个激励,她更能鼓足我前行的勇气。
爱上一座城,所以离开。喜欢她的性格,所以想念。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白癜风早期症状是什么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cz/5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