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从这开始嘉峪关第一墩
万里长城从这开始---嘉峪关第一墩
作者红洋红洋简介:
毕业于中国和德国的大学,曾担任过德国和加拿大电视台记者。现居加拿大多伦多,任职于电讯公司,自年起写作成为业余爱好之一,著有中文小说:《花落花开》,《十字架下的禁恋》,《老婆,我是同性恋》等。
凡事都有个头。
明代长城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那么哪里是嘉峪关的起点呢?
为了找寻明长城的起点,小齐师傅带我前往南面的祁连山脚讨赖河旁,那里有一个长城第一墩。
不知道这个长城墩是用来做什么的?带着好奇心,来到了景区大门。
到了景区大门,买了门票,坐上了景区车。从大门口到景点还挺远的,大概有1-2公里,要穿过戈壁滩。
景区观光车有两个下车点,一是长城第一墩历史文化体验馆,体验馆的门口看上去像个洞口,我心想怎么在洞穴里。大石头后面的洞口就是体验馆的正门。
当走到这个洞口时,一阵郁闷,心想这石洞里能看到什么。
进去一看,傻了眼!里面竟是一个个展览厅。
那一幅幅大手笔的长城摄影作品,配上沧桑豪放的文字,让你觉着自己渺小得如一粒尘埃,在仰望千年日月星辰下的残垣断壁。瞬间,对这些摄影大师仰慕不已,觉着他们的镜头,照的不是长城,而是长城的魂魄。
在博物馆内有一个玻璃观景台,站在玻璃观景台上可以看着脚下的讨赖河。本来我就有恐高症,但还是战战兢兢走了上去,离下面河谷大概有几十米吧。为了照相,只好横下了心。
哇,终于站上来了,心在狂跳啊!
这是从河谷对面的山坡看体验馆,河水在两山之间的河谷湍急流过,但这照片没照到河谷。
网上照片。
从体验馆玻璃观景台可以看到悬崖上的明长城第一墩,它高出讨赖河56米,是嘉峪关军事防御体系中66座烽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这些林立的墩台,纵横交织,相互了望,互通情报。明朝政府还制定了出现敌情时长城沿线墩台举烟放火同时鸣炮的制度,为便于防守和执行勤务,墩台内一般配备有旗帜、鼓、弩、软梯、炮石、火药、火箭、狼粪、牛粪、柴草等。
讨赖河发源于祁连山,“讨赖”是匈奴语的译音,意为“上天赏赐”。也有人说,“讨赖”一词是蒙语的译音,是“兔子”的意思,意思是说这条河流来得快,去得急,像兔子一样。
第二个景区停车点在仿明朝兵营,可以走过铁索桥横渡讨赖河到达另一侧。
铁索桥跨越讨赖河,对岸是讨来客栈。电影《新龙门客栈》在此拍摄。十几年前看《新龙门客栈》电影时,觉着戈壁大漠荒凉得无法生存,根本就没动过要去大漠的念头。
谁又能想到,十几年后的我却莫名其妙的一意孤行,着迷般的跑到这个地方来,看苍劲的天空,荒芜的大漠,浑厚的河水,风化的城墙,和矗立在悬崖上的孤独第一墩。
网上照片,可以看到人造景点全景。
这里很好玩,值得一来,四周没有任何现代化建筑,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第一墩离嘉峪关城并不远,大概就10公里,从第一墩到关城之间,建有一道长达7公里的土城墙亦称为明墙,将这个两个军事防御体系连在一起形成一道防线,守卫以东的明朝疆土。
第一墩旁的明城墙,据传,当时筑长城用的黄土,在经过筛选后,要放在青石板上在烈日下焙干或用火烤干,使土中的草籽不再发芽,这样才能夯筑长城。
前方是南面的祁连山。这道土城墙一直向北伸延到嘉峪关城。
站在这五百年的城墙边很久很久,没敢去触摸它,怕自己的轻抚会抖落它由历史堆积起来的风尘。
体验馆里,有一段文字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道墙,围着古老的文明,围着浩瀚的岁月;一道墙,围着欲望与理想,围着牺牲与希望。连绵长城万里,塞上烽火千年。前世沧桑,狼烟起,谁主沉浮?显赫第一墩台,残临讨赖威壁。今世回忘,风尘处,君思若何?长城,边塞,还有梦里的羌笛,
那是少时吟诵古诗词时刻下的记忆,
奔腾在血液里最炽烈而苍凉的情怀。
从网上找来了一张航拍图。
第一墩,在讨赖河峡谷的映衬下显得如此的渺小,岁月在这里只剩下一夯土,城墙只成了一条长长的影子。今天的我们啊,如何复刻前世的记忆?脚下的沙石,耳边的风吟,乌云翻卷,忧伤绵长。
“在一万多华里的明代长城线上,墩台无数,密如繁星,而嘉峪关长城第一墩与河北山海关渤海之滨的‘老龙头’遥相呼应,共同构筑起中华长城龙的首尾,成就了中华民族龙的美名。如果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丰碑,那么长城第一墩就是这座丰碑崛起的地方。”
离开第一墩的时候,暮色降临,汽车行走在戈壁上。突然看到一座烽燧台,我让小齐师傅赶紧停车。烽燧台旁边的土墙已经被风化成平地了,只剩下一座土台突兀的伫立在这空无一人的戈壁上,顽强面对凛冽的大漠风沙。
我给它鞠了一躬,不为别的,只为它曾经的沧海桑田,只为它默默的守望。我不知道它还能在这坚持多久,总有一天,大漠的风沙,一定会将它吹成一堆沙土。
晚上回到酒店,期盼能克服时差,尽快进入梦乡,并期盼能再次梦到梦里曾见过的千年前的他,给我讲述曾经的金戈铁马,和曾有过的故事。
红颜如月,战马轻狂。千杯不醉,只醉月光。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cz/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