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短片电影展丨国家相册激活国家记
?第六届中国(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
正在进行中
新华社《国家相册》
活动专场
9月23日,新华社“国家相册”活动专场在我市嘉峪关国际大酒店举行,此次活动由新华网举办。
“国家相册”是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而打造的。中国照片档案馆是我国馆藏量最大的照片档案馆,已收藏年以来的珍贵照片多万张,其中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走进中国照片档案馆,就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
“国家相册”聚焦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重大事件和精彩瞬间,综合运用3D特效、动画模拟、虚拟演播室、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讲述中国百年历史。
在本次活动中,系列微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主讲人陈小波女士及两位主创郝方甲、曹晓丽现场为我们分享她们心中的“国家记忆”。
活动中,播放了多部“国家相册”微记录片片段。“国家相册”是依托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而打造的系列微纪录片,其中收录了自年以来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珍贵照片,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以国家情怀和工匠精神为主旋律的纪录片内容,影响力巨大,网络播放量超10亿,其中“一带一路”特别节目《大道之行》网络播放量高达5亿。
“国家相册”自年9月2日开播,题材涉及抗战胜利、奥运历程、铁路发展、黄河治理、文化传承、文明寻根、百姓生活等等,是一部“微”澜壮阔的大戏:整个选题围绕着“人、情、世”,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把握时代脉动,饱含丰沛感情,奏出千钧之力的生活重音。与会者认为,这本“国家相册”起始于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实则连接起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相簿”,也可看作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家庭的“家史”图集。
本次“国家相册”活动专场为我们展播回顾了那些曾经国家刻骨铭心的历史,让小编一一为您介绍吧!
《红色气质》
9分5秒的时长,95年的历史,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动”了起来,各个时期的先烈与英模“同框”定格,过去与现在彼此“穿越”。中国共产党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走过的95载风雨历程在影片中重现,“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主题在影片中彰显。
《一个都不能少》
年至年,中国先后四次扫盲。那时,到处都是学文化的景象,还有儿子教老子识字的趣事。战士祁建华发明“速成识字法”,让人30天学会多汉字;全军运动会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亲自教小八路识字……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使我国文盲率由80%降至6.72%,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杰出贡献。
《山就在那里》
不久前,中国登顶珠穆朗玛峰的先驱者屈银华离世。回望那些经典登山壮举时,人们总是壮怀激烈。
新中国牺牲的第一位登山勇士是谁?谁被大雪崩吞没五分钟后又奇迹生还?人类首次从北坡登顶珠峰时,那三位光辉的登顶英雄背后,还站着神秘的第四人,有谁听说过?……
挑战极限,挑战天险,人类为什么要登山?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说:“因为山就在那里。”
岁月无情,英雄老去,唯有山依然在那里,而英雄们无所畏!
《冰川的奥秘》
全球变暖,冰川融化可能造成全人类的灾难。你能想象吗?
半个世纪前,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走近冰川,恰恰是为了融化冰川。在冰面上铺洒煤粉,调飞机轰炸冰川,这背后藏着什么玄机?
施雅风、秦大河、康世昌等一代代冰川学者,又经历过哪些生死瞬间,见证了哪些绝世美景?
冰川是地球的年轮,走进冰川,一起来感受久远有多远、壮美有多美……
《草原爱无疆》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孤儿的故事,书写着大草原的广阔胸襟和人间大爱。
50年前,他们为了生存北上,来到内蒙古大草原。
在最困难的时期,草原接纳了三千多名嗷嗷待哺的内地孤儿。
她是“草原母亲”,
他是“国家的孩子”。
原本相隔千里,自此生死相依。
“国家相册”系列微记录片
用大量珍贵的老照片
还原历史
真实再现了那些年代我们不知道的故事
很感人很动魄
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看看哦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cz/1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