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闭关敦煌文化的一场灾难
在敦煌,人们流行着一句话,“来到了敦煌,就等于走遍了甘肃”,这缘由来自于一段历史史实。
明朝嘉靖年间,明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闭了嘉峪关(在敦煌东面约公里处),敦煌地区旷无建制近年,成为少数民族的游牧之地。原敦煌住民悉数迁往关内(嘉峪关内),只有少数十几户,不到上百口人留住敦煌。事实上就是,三万多平方公里的敦煌地区,原住民没超过百人。这次闭关,可以说是对敦煌地区的一种遗弃,更是传承千年的敦煌文化的一次浩劫和灾难,造成了敦煌文化和历史的断代和真空。
时间过去了近两百年,在清朝雍正四年,陕甘总督岳钟琪奉中央政府指令,组织甘肃“五十六州县”移民敦煌。其中,包括宁夏隆德县和青海乐都县的移民。当时,在敦煌党河下游两岸的肥沃之地,以县名建村,划片安置。所以,就有了“漳县村、靖远村、秦安村、合水村等等,以及武威庙、肃州庙、河州堡等等”。
所以,你见到敦煌人互相打招呼“你到哪里去?”,答道:“去漳县(实际上是漳县村)”。“你早上在哪儿?”,答道:“在秦安(实际上是秦安村)”。遇到这种情况,外地人万万不可以认为他们是去那个县,或刚从另一个县回来。因为如此,便有了前面那句话“来到了敦煌,就等于走遍了甘肃”。
正是由于这些来自甘肃各州县的移民,带来了甘肃各地的民俗风情和饮食习惯,构成了敦煌近现代民间民俗文化,甚至是当代敦煌文化的基础。
也许,这二百年只是历史上短短的一瞬间,是那个远去的时代露出冰山一角。然而,那个时代留下的其它一切,都在游牧民族的马蹄下荡然无存了。
嘉峪关闭关----敦煌文化的一场灾难!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ayuguanshizx.com/jygscz/1078.html